。以其治之太过。上热未除。中寒复生也。岐伯曰。脉实病久可治。脉弦小病久
不可治。盖洪数之脉。邪火有余。津液犹未枯竭。若脉细无力者。津液既绝。胃气亦亡。故不可治。不得已而药之。
宜于柴芍汤中。加入人参。甚则八味地黄丸。或可起死。
\x柴胡芍药汤\x
柴胡 黄芩 花粉 甘草 白芍 麦冬 知母 黄连
上消中消。气分病也。不可骤用血药。惟此方最合。每日再用蛤蜊煎汤饮
之。大有奇效。中消大便不利。本方去黄连。加大黄以微利之(按阐发三消之蕴明若燃犀)
\x甘露饮\x
天冬 麦冬 生地 熟地 茵陈 枇杷叶 黄芩 苡仁 石斛 甘草 山栀
一方无茵陈山栀。用枳壳。
\x当归六黄汤\x
当归 黄 黄芩 黄连 黄柏 生地 熟地



<目录>卷下

<篇名>霍乱

属性:霍者。挥霍眩晕。乱者。心神烦乱。若上吐下泻。不烦乱者。谓之吐泻。非霍乱也。夫霍乱之因。由于暑食伤脾。
中州郁结。清气不得上升。浊气不得下降。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泻。心腹俱痛者。则吐泻齐作。初起之时。脉多
代结。或见沉细。最难辨其寒热。大法口渴转筋知其为热。宜用清暑化滞汤。至于霍乱已除。转筋不愈者。水谷
之气。传于肝经。热伤其血。则大筋为之软短。湿伤其筋。则小筋为之弛长。宜于消食之中。佐以木瓜苡仁黄芩
麦冬当归白芍。无不应也。但男子之筋聚于阴器。女子之筋聚于乳头。男子用手扯其阴器。女子用手扯其两乳。
可免转筋入腹之死。又有阴邪霍乱者。脉沉细缓。肢凉唇青。此因冷物伤脾。气不宣通。宜用浓朴温中汤。更
有干霍乱者。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心腹绞痛。须臾即死。当以手 吐之。方可用药。其间冷热之治。亦与前症
无异也。凡患此者。不可与之饮食。一周时许。热退身凉。方可少与米饮。助其元气。若痛止即食。病再复来。勿
归咎于医也。脉诀云。霍乱之脉。见微迟气少不语。大为难医。盖言暑伤于气。正气欲脱。故难治也。
\x清热化滞汤\x
枳壳 浓朴 山楂 杏仁 半夏 黄芩 赤茯 桔梗 枇杷叶 麦冬
转筋倍加木瓜。(治热霍乱主剂他如热甚加川连吴萸除楂朴方为合拍要在辨其有食滞否)
\x浓朴温中汤\x
浓朴 枳壳 杏仁 半夏 桔梗 炮姜 甘草 藿香 香茹 陈皮
(按寒霍乱此方尚欠斟酌果系三阴经证宜从治中汤甚则四逆汤白通汤皆可随证选择
而用惟藿茹枳桔应在删除之列盖邪既入阴挽之犹恐不及岂可再事耗散其真气哉)



<目录>卷下

<篇名>疟疾

属性:虚人产妇。病后痨怯。俱有寒热似疟。必须辨明。方不误治。似疟脉来虚濡而数。不甚弦急。疟脉弦实。
自可辨也。戴氏曰。寒热发作。有期者疟也。无期者非也。此亦辨之甚明。最宜体认。盖少阳乃东
方甲木之象。故其脉主弦。不但初病如此。即久疟正虚。脉不鼓指。而弦象亦隐然在内。东垣云。夏伤
于暑。秋必 疟。夫暑为热邪。热则流通。何至伏藏于秋。必其人汗出遇风。或用冷水灌汗。暑邪藏于肌肉。半
在于表。半在于里。正当少阳部分。至秋金气下降。暑欲入而阴据之。则激而生寒。暑欲出而阳据之。则激而发热。
邪正相争。有残虐之意。故名曰疟。初起头疼身痛。寒多无汗者。宜用人参败毒散。加干葛半夏之类。热多汗出
者。宜用芎苏柴陈汤。发散之后。热多寒少。胸膈不宽。脉来弦滑者。痰与食积也。痰食在胃。荣卫从出之原闭塞
不舒。所以肌表之中。郁而生热。宜用柴陈化滞汤。若口中作渴者。由少阳而入膀胱之腑。热入膀胱。必伤津液。宜用
柴苓汤。导暑从小便而出。然柴苓汤一方。原为小便短少而设。如小便自利。渴欲饮水者。邪传阳明胃经。
宜用柴胡芍药汤。仲景云。脉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谓弦数之脉。热极生风。必侮土而伤其津液。
由少阳而入阳明。两经合邪。其热倍炽。当以食物速止其热。不可徒求之于药也。梨汁蔗浆。正食中之生津者。内
经所谓风淫于内。治以甘寒者是也。若不用此。则热之移于胃者。势必上传于肺。而为单热无寒之瘅疟。或
传心包。而为寒多热少之牡疟。可不慎乎。至于发利之后。脉细无力者。宜用二母补中汤。若有痰食未净。宜用六
君健脾汤。或资生丸之类。补而不愈。方可用截。所截之药。当分气血两途。热多脉数者。不受温补。宜用柴胡
四物汤。如乌梅何首乌极验。寒多脉缓者。宜用六君子汤。加人参五钱。此不截之截也。大抵截疟之法。无非收敛
气血。在壮盛之体。三五发后疟势少衰。犹可用截。若虚弱之人。气道错乱。虚不归元。截之涩于他歧。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