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深入,阳气独盛,阴气暴绝,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詈①骂叫喊,燥渴欲死,面赤眼红,身发斑黄,或下利纯清水,或下利黄赤,六脉洪大,名阳毒发斑证,轻则消斑青黛饮,重则三黄石膏汤去麻黄、豆鼓,加大黄、芒硝下之。令阴气复而大汗解矣。
(一)病初起无头疼,无身热,就便怕寒,四肢厥冷,腹疼吐泻,引衣蜷卧,不渴,或战栗,面如刀刮,口吐涎沫,脉沉细无力.此为寒邪直中阴经,即真寒证。不从阳经传来,当用热药温之。如寒极手足厥冷过肘膝者,因寒极发厥,谓之阴厥。宜四逆汤温之。
---------------------------------
①詈:li(音利)。骂也。
(一)凡腹满腹疼皆是阴证,只有微甚不同,难以一概施治。腹疼不大便,桂枝加芍药汤;腹痛甚者,桂枝大黄汤。若自利腹疼,小便清白,当温之,理中汤、四逆汤。看微甚用药,轻者五积散,重者四逆汤。
(一)又有初起外感寒邪、内伤生冷,内既伏阴,内外皆寒。或本真阴,误投凉药,阴气独盛,阳气暴绝。以致病起即手足厥冷、腰背强重、头疼眼眶疼、呕吐烦闷、下利腹痛,身如被杖、六脉沉细、渴不思饮。以后毒气渐深,入腹攻心,咽喉不利,腹痛转甚,心下胀满、结硬如石,燥渴难忍,冷汗不止,或时郑声,指甲青黑,此名阴毒症,速灸关元、气海二、三十壮(关元穴在脐下三寸、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或葱熨脐中,内服回阳急救汤。令阳气复而大汗解矣。
(一)伤寒发狂奔走人难制伏,宜于病人室中生火一盆,将好醋一大碗浇于火上,令病人闻之即安。
(一)伤寒鼻衄不止,用水纸搭于顶门,再用栀子炒黑为细末,吹入鼻内,其血即止、然成流久不止者,方可用此方。如点滴不成流者,邪在经未除,不可用此法。
(一)伤寒与伤暑俱有发热,当明辨之。盖寒伤形;暑伤气。伤寒则恶寒而脉紧;伤暑则恶热而脉虚。以此为异。
(一)凡入瘟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则不相传染。既出以纸拈探鼻深入,令嚏之为佳。又方以雄黄、苍术为细末,香油调敷鼻内。或单用雄黄末,水调涂鼻内,虽与病人同卧,亦不传染。
麻黄汤
麻黄汤桂枝,杏仁甘草施,伤寒无汗症,发表不宜迟。
桂枝汤
桂枝汤芍药,枣姜甘草着,发散卫间邪,伤寒自汗却①。
-----------------------------------------
①却:除掉的意思。伤寒自汗却:是说桂枝汤适用于伤寒发热
恶风汗自出者。
香苏饮
香苏饮紫苏,香附宜多用,陈皮共甘草,表里尽和平。
葛根汤
葛根汤芍药,甘(草)桂(枝)麻黄加,太阳合阳明,无汗应须发。
升麻葛根杨
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帮,阳明身发热,一服即平康。
石膏知母汤
石膏加知母,甘草粳米熬,渴烦并气急,脉实正相招。
黄连泻心汤
黄连泻心汤,一味五钱煎,灯心二十条,烦热即平安。
黄芩汤
黄芩汤芍药,甘草须共着,大枣用二枚,热服有奇效。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汤,芍(药)(甘)草枣姜煎,太阴腹满疼,便秘用之安。
大柴胡汤
大柴胡半(夏)(黄)芩,芍药安脾经,大黄共枳实,一解一通行。
小承气汤
小承气大黄,厚朴枳实襄,便鞕胸痞满,微下即安康。
大承气汤
大承气(芒)硝(大)黄,枳(实)(厚)朴四般安,痞满燥实症,潮热尽能痊。
理中汤
理中汤白术,(人)参(炮)姜甘草炙,吐泻腹中疼,脉沉寒气疾。
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甘(草),白术干姜兼,中寒身发热,腹痛泻能痊。
四逆汤
四逆汤附子,炮姜甘草炙,寒症脉沉微,助起三阳炽。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附细辛汤,寒中少阴方,脉沉身发热,怕冷面色苍。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炙草三味强,少阴头体疼,姜枣是良方。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止汗是良方,桂枝甘(草)芍药,姜枣及饴糖。
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茯苓汤,生姜捣汁良,水停心下症,一服即安康。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黄)芩(黄)连与大黄,恶寒汗不止,心下痞相当.
小陷胸汤
小陷胸黄连,瓜蒌半夏煎,结胸扪摸疼,除热去痰涎。
大陷胸汤
大陷胸甘遂,(芒)硝(大)黄俱下坠①,大结②痛难禁,服此登时退。
-----------------------------------------
①硝黄俱下坠:是说芒硝、大黄都有泻下的作用。
②大结:即大结胸证。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手不可近的,叫做大结胸。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栀(子)(黄)芩(黄)柏四良,大黄除热毒,便血厥阴狂。
化斑汤
发斑烦躁渴,宜用化斑汤,石膏知母×(超星版看不清该字)犀角,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