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惊悸【篇名】脉息属性:不论浮沉迟数虚实大小,最忌促结代数。
【目录】卷二\惊悸【篇名】方药属性:
桂枝加桂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王晋三曰∶肾气奔豚,治宜泄之制之。茯苓、桂枝通阳渗泄,保心气以御水凌。甘草、
大枣补土以制水泛,甘澜水缓中而不留,入肾而不着,不助水邪,则奔豚脐悸之势缓。是汤 即茯苓甘草汤。恶生姜性升而去之。其义深切矣。
小半夏加茯苓汤
(方见《金匮》)
真武汤
(方见《伤寒》)
都气丸
即六味丸加五味子一两。(见《实在易》。)
归脾加栀子丹皮汤
(方见《时方》。)
即归脾汤加山栀、丹皮(各一钱)。
【目录】卷二【篇名】血症属性:朱丹溪云∶血随火而升降。凡治血症,以治火为先,然实火、虚火,灯烛之火,龙雷之火 ,不可不辨。
何谓实火?外受风寒,郁而不解,酝酿成热,以致大吐大衄,脉浮而洪,或带紧,宜用 苏子降气汤,加荆芥、茜草根、降真香、玉竹之类以解散之。如风寒郁而不解,以成内热,
或阳脏之人,素有内火,及酒客蕴热、大吐大衄、脉洪而实、或沉而有力,宜犀角地黄汤、
黄连解毒汤以凉泻之。四生丸虽是止血通套药,然止血之中,兼有去瘀生新之妙,所以可用 。今人于此症,不敢用大苦大寒之品,而只以止血套药,如黑栀子、白芨末、百草霜、三才 汤加藕节之类。似若小心,其实姑息容奸,酿成大祸。(止血而不去瘀,则瘀血停滞,而为发 热咳嗽皮肉甲错,成干血劳症。仲景所以有 虫、水蛭、虻虫、大黄之治法。)盖此症火势 燎原,车薪之火,非一杯之水所可救。芩、连、栀、柏及大黄之类,补偏救弊,正在此时。俟火势 一平,即以平补温补之药维之,所谓有胆由于有识也。凡此之类,俱宜釜下抽薪,而釜中之 水,无沸腾之患矣。
四生丸
苏子降气汤
何谓虚火?劳役饥饱过度。东垣谓之内伤,以补中益气汤主之。思虑伤脾,倦怠少食,
肌肉瘦削,怔忡不寐,薛立斋以归脾汤主之。东垣云∶火与元气不两立。元气进一分,则火退 一分,所谓参、 、甘草为泻火之良药是也。此症吐血咳血,必积渐而来,以至盈盆盈斗,脉必 洪大,而重按指下全空,必以前汤及当归补血汤,峻补其虚,虚回而血始止。况血脱益气,古训 昭然。脱血盈盆盈斗,若用柔润之药,凝滞经络,鲜克有济。必以气分大补之品,始可引 其归经,此余屡试屡验之法也。又有脉细小而手足寒冷,腹痛便滑,此虚寒之症,《仁斋 直指》所谓阳虚阴必走是也,以理中汤加木香、当归主之。若泥于诸血属火之说,而用凉 血止血套药,止而复来,必致不起,可不慎哉。
补中益气汤
归脾汤
次男元犀按∶白芍易木香,是高鼓峰法,以建中汤得来,妙不可言。或加五味五分,麦冬 二钱,血不止,加栀子、茜草各一钱。
当归补血汤
以上三方,宜因症加减。如血不止,外以白芨三钱、藕节三钱。研末,以药汁送下三钱 即止。盖凡药必由胃而传化诸经,而此散能直入肺窍而止血也。或另用童便送下四钱亦妙。
何谓灯烛之火?人身阴阳,曰水曰火,水火之宅,俱在两肾之中。如先天不足,肾水素 虚,又兼色欲过度,以竭其精,水衰则火亢,必为咳嗽、吐血、咳血等症。其脉浮虚而数、或涩 而芤。外症干咳骨蒸,口舌生疮,小便赤短。如灯烛之火,油尽而自焚。治之之法,忌用辛 热,固不待言。即苦寒之品,亦须切戒。盖以肾居至阴之地,若用寒凉,则孤阴不生。而过 苦之味,久而化火,俱非阴虚症所宜也。须用甘润至静之品,补阴配阳。赵养葵云∶灯烛之 火,杂一滴水则灭。(指苦寒之物。)惟以六味丸养之以膏油。余每于水虚火亢之重症,用大补 阴丸,多收奇效。
大补阴丸
(方各见《时方》)
此方滋阴降火,能治六味丸所不能治之症。勿以知柏之苦寒而疑之也,余向亦不能无疑 ,后读《名医方论》,极有发挥,遂信用之。
何谓龙雷之火?肾中相火不安其位,以致烦热不宁,舌燥口渴,为吐血、咳血、衄血等 症。其脉两寸洪大,过于两关。两关洪大,过于两尺,浮按洪大,重按濡弱如无。宜用景岳 镇阴煎、冯氏全真一气汤、七味丸、八味丸主之。盖龙雷之火,得雨而愈炽,惟桂附辛热之 药,可以引之归原,所谓同气相求是也。
镇阴煎
(《景岳》)
治阴虚于下,格阳于上,则真阳失守,血随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脉细脱,手足厥冷 ,危在顷刻。
熟地(一二两) 牛膝 泽泻(各二钱) 附子 肉桂 炙草(各一钱)
水煎,温服。如热甚喉痹,以水浸冷服。此方使孤阳有归,则血自安。
八味丸
(方见《时方》)
去附子名七味丸。
全真一气汤
(冯氏)
滋阴降火之神方。
熟地(一两) 冬白术(人乳拌,蒸晒,二三钱) 麦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