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各一两) 大腹 皮陈皮 砂仁 木香(各七钱五分)
上 咀,每服一二两,水二杯,灯草三十根,煎八分,食远服。如病重者,可用药 二两,又加麦冬及灯草半两,以水一斗,于砂锅内熬至一大碗。再下小锅内,煎至一钟。五更空心服。
\x加减《金匮》肾气丸\x 治脾肾两虚,肿势渐大,喘促不眠等证。
熟地(四两) 云茯苓(三两) 肉桂 牛膝 丹皮 山药 泽泻 车前子 山茱萸(各二两) 附 子(五钱)
研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灯草汤送下,一日两服。以两为钱,水煎服,名加 减《金匮》肾气汤,但附子必倍用方效。加川椒目一钱五分,巴戟天二钱,治脚面肿。
<目录>卷之三\水肿方<篇名>风水属性:因风而病水也。
\x防己黄 汤\x(《金匮》) 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防己(三钱) 炙草(一钱五分) 白术(二钱) 黄 (三钱) 生姜(四片) 大枣(一枚)
水二杯,煎八分服。服后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 微汗瘥。喘者,加麻黄;胃中不和者,加芍药;气上冲者,加桂枝。
虚汗自出,故不用麻黄以散之,只用防己以驱之。服后身如虫行及腰下如冰云云,皆湿 下行之征也,然非 、术、甘草,焉能使卫气复振,而驱湿下行哉! \x越婢汤\x(《金匮》) 治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麻黄(六钱) 石膏(八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五枚)
水四杯,先煮麻黄至三杯,去沫,入诸药煎八分服,日夜作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钱 。风水,加白术三钱。
前云身重为湿多,此云一身悉肿为风多。风多气多热亦多,且属急风,故用此猛剂。
\x杏子汤\x 脉浮者为风水,发其汗即已。方阙,或云即甘草麻黄汤加杏仁。
<目录>卷之三\水肿方<篇名>皮水属性:水行于皮中也。其脉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曰不恶风者,不兼风也。曰其腹如鼓者 ,外有胀形内不坚满也。曰不渴者,病不在内也。曰当发其汗者,以水在皮宜汗也。
\x防己茯苓汤\x(《金匮》) 治四肢肿,水在皮中聂聂动者。
防己 桂枝 黄 (各三钱) 茯苓(六钱) 炙草(一钱)
水三杯,煎八分服,日夜作三服。
药亦同防己黄 汤,但去术加桂、苓者,风水之湿在经络,近内;皮水之湿在皮肤,近 外。故但以苓协桂,渗周身之湿,而不以术燥其中气也。不用姜、枣者,湿不在上焦之营卫 ,无取乎宣之也。
\x蒲灰散\x(《金匮》) 厥而为皮水者,此主之。肿甚而溃之逆证,厥之为言逆也。
蒲灰(半斤) 滑石(一斤)
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愚按∶当是外敷法,然利湿热之剂,亦可内服外掺也。
\x越婢加术汤\x(《金匮》) 里水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按里水当是皮水笔误也。或 水在皮里,即皮水之重者,亦未可知。
方见《风水》。
\x甘草麻黄汤\x 甘草(四钱) 麻黄(二钱)
水二杯,先煮麻黄至一杯半,去沫,入甘草煮七分服。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二药上宣肺气,中助土气,外行水气。
<目录>卷之三\水肿方<篇名>正水属性:水之正伏也。其脉迟者,水属阴也。外证自喘者,阴甚于下,不复与胸中之阳气相调,
水气格阳而喘也。其目窠如蚕,两胫肿大诸证,《金匮》未言,无不俱见。
愚按∶正水《金匮》未出方。然提纲云∶脉沉迟外证自喘,则真武汤、小青龙汤皆正治 之的方,越婢加附子汤、麻黄附子汤亦变证之备方,桂甘麻辛附子汤加生桑皮五钱、黑豆一 两,为穷极之巧方,此正水之拟治法也。
<目录>卷之三\水肿方<篇名>石水属性:谓下焦水坚如石也。其脉自沉,外证少腹满,不喘。
\x麻黄附子汤\x 麻黄(三钱) 炙草(二钱) 附子(一钱)
水二杯,先煮麻黄至一杯半,去沫,入诸药煎七分温服,日作三服。此即麻黄附子甘草 汤,分两略异。即以温经散寒之法,变为温经利水之妙。
<目录>卷之三\水肿方<篇名>黄汗属性:汗出沾衣而色黄也。汗出入水,水邪伤心;或汗出当风所致。汗与水皆属水气,因其入 而内结,则郁热而黄,其脉沉而迟。外证身发热,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x黄 桂枝芍药苦酒汤\x(《金匮》) 治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正 黄如柏汁,脉自沉(风水脉浮,黄汗脉沉)。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毛孔入得之。(水气从 毛孔入而伤其心,故水火相侵而色黄,水气搏结,而脉沉也。凡看书宜活看,此证亦有从酒 后汗出当风所致者,虽无外水,而所出之汗,因风内返亦是水。凡脾胃受湿,湿久生热,湿 热交蒸而成黄色,皆可以汗出。入水之意,悟之!) 黄 (五钱) 芍药 桂枝(各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