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服之得汗,恐苦寒戕伐肾阳,阳虚不能内固,变成遂漏不止之症。时医喜用此方,其亦知此 方之流弊,害人匪浅也。
香苏外 平胃临
香苏饮力量太薄,不能驱邪尽出,恐余邪之传变多端。平胃散为燥湿 消导之剂,仲景从无燥药发汗之法。且外邪未去,更无先攻其内法。
汗源涸 耗真阴
阴者,阳之家也。桂枝汤之芍药及啜粥,俱是滋阴以救汗源。麻黄汤 之用甘草与不啜粥,亦是保阴以救汗源。景岳误认其旨,每用归、地,贻害不少。
邪传变 病日深
治之得法,无不即愈。若逆症、坏症、过经不愈之症,皆误治所致也。
目击者 实痛心
人之死于病者少,死于药者多。今行道人先学利口,以此药杀人,即 以此药得名,是可慨也。
医医法 脑后针
闻前辈云,医人先当医医。以一医而治千万人,不过千万人计耳。救 一医便救千万人,救千万医便救天下后世无量恒河沙数人耳。余所以于医者脑后,痛下一针。
若瘟疫 治相侔
四时不正之气,及方土异气,病患秽气,感而成病,则为瘟疫。虽有 从经络入、从口鼻入之分,而见证亦以六经为据,与伤寒同。
通圣散 两解求
仲师于太阳条,独挈出发热不恶寒而渴为温病,是遵《内经》人伤于 寒,则为热病;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之三说也。初时用 麻杏甘石汤,在经用白虎加人参汤,入里用承气汤及阳明之茵陈蒿汤,少阴之黄连阿胶汤、
猪苓汤,厥阴之白头翁汤等,皆其要药,究与瘟疫之病不同也。瘟疫之病,皆新感乖戾之气 而发,初起若兼恶寒者,邪从经络入,用人参败毒散为匡正托邪法。初起若兼胸满口吐黄涎 者,邪从口鼻入,用藿香正气散为辛香解秽法。唯防风通圣散面面周到,即初起未必内实,
而方中之硝黄,别有妙用,从无陷邪之害。若读仲师书死于句下者,闻之无不咋舌,而不知其有利无弊也。
六法备 汗为尤
汗、吐、下、温、清、补,为治伤寒之六法。六法中唯取汗为要,以 瘟疫得汗则生,不得汗则死。汗期以七日为准,如七日无汗,再俟七日以汗之。又参论中圣 法,以吐之、下之、温之、清之、补之,皆所以求其汗也。详于《时方妙用》中。
达原饮 昧其由
吴又可谓病在膜原,以达原饮为方,创异说以欺人,实昧其病由也。
司命者 勿逐流
医为人之司命,熟读仲圣书而兼临症之多者,自有定识,切不可随波逐流。
【目录】卷之二【篇名】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属性:
妇人病 四物良
与男子同,唯经前产后异耳。《济阴纲目》以四物汤加香附、炙草为 主,凡经前产后,俱以此出入加减。
月信准 体自康
经水一月一至,不愆其期,故名月信。经调则体自康。
渐早至 药宜凉
血海有热也,宜加味四物汤,加续断、地榆、黄芩、黄连之类。
渐迟至 重桂姜
血海有寒也,宜加味四物汤,加干姜、肉桂之类;甚,加附子。
错杂至 气血伤
经来或早或迟不一者,气血虚而经乱也,宜前汤加人参、白术、黄 之类。
归脾法 主二阳
《内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为女子不月。宜归脾汤。
兼郁结 逍遥长
郁气伤肝,思虑伤脾,宜加味逍遥散。
种子者 即此详
种子必调经,以归脾汤治其源,以逍遥散治其流,并以上诸法皆妙,
不必他求。唯妇人体肥浓者,恐子宫脂满,另用二陈汤,加川芎、香附为丸。
经闭塞 禁地黄
闭寒脉实,小腹胀痛,与二阳病为女子不月者不同。虽四物汤为妇科 所不禁,而经闭及积瘀实症,宜去地黄之濡滞,恐其护蓄,血不行也。加醋炒大黄二钱、桂 一钱、桃仁二钱,服五六剂。
孕三月 六君尝
得孕三月之内,多有呕吐、不食,名恶阻,宜六君子汤。俗疑半夏碍 胎,而不知仲师惯用之妙品也。高鼓峰云∶半夏合参术为安胎、止呕、进食之上药。
安胎法 寒热商
四物汤去川芎为主。热加黄芩、白术、续断,寒加艾叶、阿胶、杜仲 、白术。大抵胎气不安,虚寒者多。庸医以胎火二字惑人,误人无算。
难产者 保生方
横生倒产、浆水太早、交骨不开等症,宜保生无忧散。
开交骨 归芎乡
交骨不开,阴虚故也,宜加味芎归汤。
血大下 补血汤
胎,犹舟也。血,犹水也。水满则舟浮。血下太早,则干涸而胎阻矣 ,宜当归补血汤加附子三钱。欲气旺则血可速生,且欲气旺而推送有力,加附子者取其性急 ,加酒所以速 、归之用也。保生无忧散治浆水未行,此方治浆水过多,加味归芎汤治交骨 不开。三方鼎峙,不可不知。
脚小指 艾火炀
张文仲治妇人横产手先出,诸般符药不效,以艾火如小麦大,灸产妇 右脚小指头尖,下火立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