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以生;厥阴肝木,得此枢而阴血以藏,以生以藏,故谓之阖 。是太阴、厥阴之开阖,皆少阴之枢所默运者也。厥阴为阴之极,阴极则阳生,而阴转入于 阳,阳之初生为少阳,少阳,稚阳也。手少阳属三焦,足少阳属胆。三焦具真阳之火,其体 虚润,其气氤氲。(焦,热也。满腔中热气布 ,能通调水道也。按三焦从右肾生出,心 肾 阴至阳之机括,阳之枢也。由少阳而太阳,由太阳而阳明,经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盖 太阳膀胱,得此枢而水道通调;太阳小肠,得此枢而食物变化,通调变化,故谓之开。由是 阳明胃腑,得此枢而阳气含纳;阳明大肠,得此枢而阳气收藏,含纳收藏,故谓之阖。是太 阳、阳明之开阖,皆少阳之枢所默运者也。阳明为阳之极,阳极则阴生,而阳又转入于阴。
然则少阴、少阳,非阴阳出入开阖之枢机者哉?若其枢一有不利,则出入之机停;出入机停 ,则开阖之机废。能开不能阖,则泄泻诸病生;能阖不能开,则噎膈、便闭诸病生。
病先天则从肾起,病后天则从脾胃起。脾胃病则土不生金而金败,金败则水衰,水衰则 木枯,木枯则火炽,火炽则水益涸,水涸则龙火起,龙火起而风火、雷火、燥火亦相继而起 ,则一身无非火矣。夫此火之来,总由于枢之不利,火即阳气外越,而不能根据附于阴者也。
若寒以降之,则火益烈而元气亡矣。故欲其枢之利,非温润之、咸柔之不可。法当滋肾之阴 ,纳肾之阳,盖肾为水火互根之脏,肾阴足而后水济火,肾阳固而后气归精也;法当养肝之 血,达胆之气,盖肝胆为东方震巽之木,木之阴液不可耗,木之生气尤不可伐也。知少阴、
少阳之为枢,而治法可悟矣。
<目录>卷上<篇名>卫气行度一经星经天论属性:卫气,阳气也,即人之天气也。天有二十八宿,周布四面,(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 。)
,主 周于身,与宗气、营气度数相等。或曰∶卫气出于何所?行于何地乎?曰∶宗气积于上焦,营 气出于中焦,而卫气则出于下焦。营气随宗气行于经脉之中,卫气则不随宗气入于经脉,而 自行于各经脉外,及头目、手足、皮肤、分肉之间。故经曰∶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 中,卫行脉外。或又曰∶卫气何以出于下焦,行于脉外乎?曰∶经谓上焦如雾,(此三焦,即 三 谷 下 正以下焦如渎之畜泄乎水也。)卫气赖下焦阴中真阳,以升出中、上二焦,故卫气出于下焦 。营为水谷之精气,属阴,阴性精专,自行脉中;卫为水谷之悍气,属阳,阳性剽悍滑利,
故行脉外。
请析言之。平旦阴尽,由寐而寤。邵子曰∶人之神,寐则栖肾,寤则栖心,将寐在脾,
熟寐在肾,将寤在肝,正寤在心。十二经脉,皆根于心。寤属阳,太阳为阳中之阳,故经曰 ∶人寤则目张。目张则阳气出于睛明穴(属足太阳经),而上行于头,始于足太阳,次手太 阳,
而寐。目合则阳气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 肾,如是亦周二十五度,终而复始,如环无端。
再析言之。如卯初初刻,阴尽而寤,卫行太阳;(先行足经,次行手经。余皆同。)卯初 一 卯正一刻,卫复行少阳;卯正二刻,卫复行阳明;卯正三刻,卫复间行足少阴。阳尽间阴者 ,以足少阴阴阳互根,为人身之大根柢、大枢纽也。如是环行,自卯至申,周二十五度,阳 尽于阴,阴受气矣,阴亦周二十五度。一昼一夜,漏下百刻而尽,卫气五十度周于身,如是 无已,与天地同纪。知此,则人之病否、生死可以决,药之升降、补泻、表里、阴阳可无差 矣。
<目录>卷上<篇名>营气行度一经水行地论属性:营气,阴气也,如地水之气,随天气以营运者也。天有经宿,地有经水,人有经脉。经 脉者,乃营运脏腑之血,以周于内外者也。脏属阴,故脏六经为阴,如手太阴肺、手少阴心 、手厥阴心包络、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是也。腑属阳,故腑六经为阳,如手阳明 大肠、手太阳小肠、手少阳三焦(右肾旁三焦腑)、足阳明胃、足太阳膀胱、足少阳胆是也。
阴之大者为太阴,太阴为开,敷布阴气者也;(太阴,三阴也。经曰∶三阴为母。)阴之小者 为 阴 ,在 阳行身之侧面,在表里之间。)少阳为枢,转输阳气者也;两阳合明为阳明,(阳明行腹,在表之 里。)阳明为阖,收纳阳气者也。
然则阴阳分手足者何也?盖人有三焦(此三焦即三停),而三焦只是两焦,以人身中有膈 膜(遮蔽浊气,不使上熏心肺)。膈膜以上,肺与心与心包络,象天,经脉因行于手,故手三 阴从脏走手(阴从内起),手三阳从手走头(阳从外起,手三阳虽位居下焦,然与手三阴为表 里,直相联系,故亦走手);膈膜以下诸脏腑,皆象地,经脉因行于足,故足三阳从头走足(
阳行于外),足三阴从足走腹(阴行于内)。象天者阴先而阳后,象地者阳先而阴后,此水火 既济,地天交泰之道也。
或曰∶经脉既有从腹走手、从手走头、从头走足、从足走腹之不同,何谓皆根于心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