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则不能无燥湿之患,其理一也
阴,人之形也;阳,人之气也。大凡形质之失宜,莫不由气行之失序。故地之万物不生
,又皆由天之旱涝失节。人身一分阳气不到之处,则此处便有病;然阴阳互根,凡阳所到之
处,皆阴所到之处,若阳到而阴不到,则此处亦有病。
阴阳又当审其虚实。外感实证,先病阳;内伤虚证,先病阴。病阳者,肺主之;病阴者
,脾、胃、肾主之。外感上焦阳气郁闭,治以开豁,通天气也;中焦阳气燥结,治以苦辛攻
下、苦辛开化,平地气也。(治实火,要使邪有出路,若纯用苦寒,逼邪深入,而无出路,

中焦阳气下陷,不能上升于肺,治以升补,使地气上腾乎天也;下焦阳气外越,不能下归于
肾,治以温纳,使天气下降于地也。盖先天真一之气,自下而上,与后天胃气,相接而生,
而为人身之至宝。若人真阴受伤,致精不能化气,气即不能归精,于是肾中龙火内烁,而见
骨蒸等证;龙火外越,而见发热、颧红、面赤等证。一火兴而五火炽,将见肝之风火雷火,
心之离火,胃之燥火,又必相因而起,而见有余之象。非有余也,实下元不足所致耳!经曰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火在丹田以下为少火,即真火;火离丹田而上为壮火,即虚火。虚
火,水中之火,不得再以水灭之固也。奈何世执丹溪法,而用知母、黄柏之苦寒以扑灭之,
势必愈治愈剧,如雨愈大龙愈腾,欲其潜藏也得乎?不独苦寒不可用也,即甘凉亦当慎投。
其在初病,本原未伤者,甘凉清润,犹可获效;若高年以及久病,本原已伤者,法当治以温
润,引火归原,如云开日出而龙乃潜也。浊阴可温,桂、附、干姜辛热之属,不得不用;若
阴中阳虚,而药偏刚燥,恐阳未能扶,而阴又被劫,法当治以温润,纳气归原。经曰∶气纳
为宝。盖气纳则归肾,不纳则不归肾。气不归肾者,谓肺气不得归肾,并谓脾胃之气不得归
肾也。
夫肾为先天五脏之始,始数一,一,水数也。金为水源,水天本一气也。脾胃为后天五
脏之成,成数五,五,土数也。土为万物之母,故精、神、气、血,皆胃气所生,又皆肾气
助之以生。胃为人之地,肾为地中之天气,胃、肾又本一气也,经故曰∶肾为胃关。夫所谓
胃气者,谷气也。经曰∶营为水谷之精气,卫为水谷之悍气。又曰∶精气生于谷气。故“气

水谷精气生于胃,输于脾,由脾上输于肺,则为气,从肺回下,入心化血,入肾化精,是生
之者胃,升之者脾,降之者肺,地天交泰,胃、脾、肺又本一气也。经故曰∶脾为谏议之官

曰∶饮食伤脾,则又何说?曰∶饮食不节,遏郁脾气,脾气为其所郁,则不能散精,而湿斯
停矣。是谓伤逆,非脾之过也,良由饮食不节所致耳!
夫人生天地间,天气固重,地气尤重。盖人在天中,(离地而上,凡空处皆谓之天。人

通,而人莫名其妙,亦莫得自主,故凡天之六气,病患之天气者,人不能尽避之。附于地上
,实而可据,人得以自主,故凡七情之病,由人事所致者,多病患之地气以及天气。病地气
,则胃、肾为重。然肾虽主地气,而实为地中之天气。肾属天一所生之水,而为人之先天者
,此也。其有胎元薄弱,先天不足者,人不得而主之,又恃调摄后天,以补先天之不足。若
是者,胃气不尤重哉?重胃气非即所以重肾气哉?
夫胃为中土,胃气赖五脏之气以生化。如地无堤防之土,则水无收束,无水则燥,
无火则滥,无木则实,无金则死是也。然五脏之气,又赖胃气以成功。如金无土则不生,木
无土则不载,水、火无土则无本原,脾土无胃土则不滋润是也。故脾胃谷气,不得到肺,则
肺之脾胃虚;脾胃谷气,不得到心,则心之脾胃虚;脾胃谷气,不得到肝,则肝之脾胃虚;
脾胃谷气,不得到肾,则肾之脾胃虚;胃之谷气,不得到脾,则脾之胃虚。若是者,脾胃顾
不重哉?内伤百病,可不首固脾胃哉?请申言之。肺之脾胃虚,则热自内生,热则不能生水,

嗽、肿满诸湿证,是亦肺气不得归肾也。医学云喘,在肾为虚,在肺为实。夫所谓实者,非
真实也,乃肺之阳虚不化,致水上溢高源耳!金寒水冷,非温润纳气不可;邪水射肺,非辛
淡输水扶气不可。心之脾胃虚则热,热则燥,君弱者臣自强,血虚者肝自旺,火水未济,致
生虚烦、心热、不寐等证,是心气不得归肾也。或曰∶心属火,火性炎上,如何下降?肾属

交于肾水;肾属水,而肾中有气,是水中有真阳,故肾水随真阳上升,以交于心火。夫真阴
真阳者,心肾中之真气也。故欲补心者,先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
肝之脾胃虚则热,热则燥,肝血一亏,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