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14-冯氏锦囊秘录-第55页

寸,盛溺九升九合,口广 二寸半。申时气血注膀胱。
\r膀胱图\ps98a13.bmp\r \x下连前阴,尿之所出。\x 膀胱者,言其横于前阴之旁,以通水也。胱者,言其质之薄而明也。合而言之,
以其出虚而实旁通水道,通身虚松,可以蓄水,渐渍而渗入胞中,胞满而尿出也。
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肾附于脊之十四椎下,是经常少血多气,其合骨也,
其荣发也,开窍于二阴。《难经》曰∶肾有两枚,重一斤二两,藏精与志。华元化曰∶ 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肾有两枚,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两膀,相去各一 寸五分,外有黄脂包裹,各有带二条,上条系于心,下条趋脊下大骨,在脊骨之端,如 半手许,中有两穴,是肾经带多处,上行春髓,至脑中,连于髓海。酉时气血注于肾。
\r肾图\ps98a14.bmp\r 肾者,任也,主骨而任周身之事,故强弱系之。《甲乙经》曰∶肾者,引也,能引 气通于骨髓。危言曰∶肾者,神也。妙万物而言也。
命处于中,两肾左右开合,正如门中张阑,故曰命门,一阳处二阴之间,所以成坎 也。静而合,涵养乎一阴之真水,动而开,鼓舞乎龙雷之相火,静为阳本,阴为阳基也。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难经》曰∶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长二 寸,盛精汁三合,水色金精,无出入窍,不同六腑传化,而为清净之腑,受水之气,与 坎同位,悲则泪出者,水得火而煎,阴必从 阳也。是经多血少气。华元化曰∶胆者,中清之腑,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子时气血 注于胆。
\r胆图\ps98a15.bmp\r 《六节脏象论》曰∶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
胆者,担也,犹人之正直无私,有力量,善能担当者也。危言曰∶胆者,担也。
清净之府,无所受输,淡淡然者也。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居膈下,并胃着脊之九椎。是经多血少气,其合 筋也,其荣爪也,主脏魂,开窍于目,其系上络心肺,下亦无窍也。《难经》曰∶肝重 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滑氏曰∶肝之为脏,其治在左,其藏在左胁左肾 之前,并胃着脊之第九椎也。丑时气血注于肝。
\r肝图\ps98a16.bmp\r 肝者,干也。其性多动而少静,好干犯他脏者也。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是经少血多气。
《中脏经》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主升降出入,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 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营左养 右,导上宜下,号曰中请之府,莫大于此也。形色最赤,总护诸阳,非无状而空有名 者也。亥时气血注三焦。
\r三焦图\ps98a17.bmp\r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二<篇名>内景图说属性:症者、证也。病有于内,而证验于外。治者,必内景经络,传次胜克,是阴是阳,
或虚或实,认病的确,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故既贵乎识病,尤贵乎识药,
药之阴阳,性之善恶,功之缓急,气之升降,味之浓薄,有毒无毒,有情无情,既得 病情之至理,复知药性之玄微,则焉用而不中病情也。奈迩来习医者众,惟读本草,更 记成方,以方合病,偶中为奇,而夭枉不可胜数,遂成议药不识病之世界,岂天道好杀 恶生使然耶!至于脏腑内景,各有区别。咽喉二窍,同出一脘,异途施化,喉在前主 出,咽在后主吞。喉系坚空,连接肺本,为气息之路,呼吸出入,下通心肝之窍,以激 诸脉之行,气之要道,以行肌表脏腑者也。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水谷同 下,并归胃中,乃粮运之关津,以司六腑之出纳者也。二道并行,各不相犯。盖饮食必 历气口而下,气口有一会厌,当饮食方咽,会厌即垂,厥口乃闭,故水谷下咽,了不犯 喉。若言语呼吸,则会厌开张,故当言语,
则水谷乘气送入喉脘,遂呛而咳矣。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覆诸脏,虚如 蜂窝,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吸一呼,本之有源无有穷也。乃清浊之交 运,人身之橐龠。肺之下为心,心有系络,上系于肺,肺受清气,下乃灌注,其象尖长 而圆,其色赤,其中窍数,多寡不同,上通于舌,下无透窍。心之下有心包络,即膻中 也。象如仰盂,心即居于其中,九重端拱,寂然不动,凡脾、胃、肝、胆、两肾、膀 胱,各有一系,系于包络之内,以通于心,此间有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龙,以贯心脉 而行呼吸,即如雾者是也。如外邪干犯,则犯包络,心不能犯,犯即死矣。此下有膈 膜,与脊胁周回相着,遮蔽浊气,使不得上熏心肺。膈膜之下有肝,肝有独叶者,有二 三叶者,其系亦上络于心包,为血之海,上通于目,下亦无窍。肝短叶中有胆附焉,胆 有汁,藏而不泻,此喉之一窍也。施气运化,熏蒸流行,以成脉络者如此。咽至胃长 一尺六寸,通谓之咽门。咽下是膈膜,膈膜之下有胃,盛受饮食,而腐熟之,其左有 脾,与胃同膜,而附其上,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