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血自下者,为欲愈,不宜服。
桃仁 桂枝 芒硝 大黄 芍药 柴胡 青皮 当归 甘草 枳实 姜水煎好,
入苏木煎汁三匙服。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篇名>桃仁承气汤

属性:治蓄血中焦,腹中急结,下利脓血。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桂心 芒硝 甘草(各二两) 大黄(四两) 水二碗,煎一
碗,去渣,内芒硝,待沸温服。
腹中急结,缓以桃仁之甘,中焦蓄血,散以官桂之辛,盖甘以缓之,辛以散之也。
热甚血凝,或干闭,或下脓血,非硝黄不足以彻其藩篱,入甘草者欲其委曲搜剔,不欲
其一往而尽耳。按∶犀角地黄汤,治上焦之血,抵当汤,治下焦之血,此治中焦之血。
《准绳》曰∶宜用桂心。旧本作桂枝者误也。喻嘉言曰∶用桃仁以达血,所加桂枝以解外
邪,大抵因外邪者,用桂枝专治蓄血者,则桂心可也。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篇名>抵当汤

属性:治伤寒日深,表症仍在,蓄热下焦,脉微沉,不结胸发狂者,小腹胀而硬,小便自
利者,瘀血症也。或阳明蓄热而狂,大便虽硬,而反易,其色黑者,有蓄血也并宜。
桃仁(七个) 大黄(二钱五分) 水蛭(炒) 虻虫(各十个,去翅足,炒) 上分作二
服,水一钟,煎半钟,温服,未下再服。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篇名>大柴胡汤

属性:治阳邪入里,表症未除,里症又急。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枳实(四枚,炙) 芍药(三两) 生姜(五两) 半夏(半斤) 大枣(十
二枚,去核) 大黄(二两,酒洗) 水一斗二升,煮六升,去滓,再煎一升,日三服。
成氏曰∶大满大实则有承气汤。如不大坚满,惟邪热甚而须攻下者,必须轻缓之
剂,乃大柴胡也。伤寒可下则为热,折热必以苦,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经》曰∶
酸苦涌泄为阴,泄实折热,必以酸苦,故以芍药、枳实为佐,辛者散也。散逆气者,必
以辛。甘者,缓也。缓正气者,必以甘,故用半夏、姜、枣为使也。加大黄,功专荡
涤,不加恐难攻下,应以为使也。表症未除者,寒热往来,胁痛口苦尚在也。里症又急
者,大便难而燥实也。此为两解之剂。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篇名>小柴胡汤

属性:治伤寒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胁痛耳聋,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
烦而不呕,或渴,或腹痛,或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
者,此邪在少阳经,半表半里之症也。
柴胡(八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去核) 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进三服。
成氏曰∶邪在表则寒,在里则热,半表半里,故寒热往来。在表则不满,在里则胀
满,止言胸胁苦满,知在表里之间,少阳行身之侧,胸胁为少阳之部,其脉循胁络于
耳,故胸胁痛而耳聋。在表则呻吟,在里则烦乱。《经》曰∶阴人之阴则静,默默者在
表里之间也。在表则能食,在里则不能食,不欲饮食者,邪在表里之间,未至于不能食
也。在表则不烦呕,在里则烦呕,心烦喜呕者,邪在表,方传里也。《经》曰∶热淫于
内,以苦发之,柴芩之苦,以发传邪之热,里不足者,以甘缓之,参草之甘,以缓中和
之气,邪半入里,则里气逆,辛以散之,半夏以除烦呕,邪在半表,则荣卫争之,辛甘
解之,姜枣以和荣卫。此为半表半里之剂。太阳经之表热,阳明经之标热,皆不能解
也。若夫阳气虚寒,面赤发热,脉沉足冷者,服之立至危殆,即大便不实,脉息小弱
者,皆在所禁信乎,用方不当,皆可杀人,不独峻剂也。近世医家不分表里寒热虚实,
凡见发热概用此方,去参投之,取其平稳。设遇虚症,岂不误甚!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篇名>大陷胸汤

属性:伤寒下之早,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者,结胸也,此方主之。
甘遂(一钱,为末) 芒硝(一升) 大黄(二两) 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
纳硝,煮一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三阳经表症未解,用承气以攻里者,下之早也。下早则里虚,表邪乘之而入,三焦
皆实,故心下至少腹痛不可近也。成氏曰∶诸阳受气于胸中,邪气与阳气相结,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