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则生飧
泄。又曰∶湿胜则濡泄。又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此
《经》言,风湿寒热四气皆能为泄也。又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此明脾虚下陷之泄
也。统而论之,脾土强者,自能胜湿,无湿则不泄,故曰湿多成五泄。若土虚不能制
湿,则风寒与热皆得干之而为病,治法有九,一曰淡渗,使湿从小便而去,如农人治
涝,导其下流,虽处卑隘,不忧巨浸。《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又云∶“在
下者,引而竭之”是也。一曰升提,气属于阳,性本上升,胃气注迫,辄尔下陷,升柴
羌葛之类,鼓舞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又如地土淖泽,风之即干。故风药多燥,且湿
为土病,风为木药,木可胜土,风可胜湿,所谓下者,举之是也。一曰清凉热淫所至,
暴注下迫,苦寒诸剂用涤燔蒸,犹当溽暑伊芳郁之时而商 疯然倏动,则炎 如失矣。所
谓热者,清之是也。一曰疏利,痰凝气滞,食积水停皆令人泻随证祛逐,勿使稽留。
《经》曰∶实者泻之;又曰∶“通因通用”是也。一曰甘缓,泻利不已,急而下趋愈趋愈
下,泄何由止?甘能缓中,善禁急速,且稼墙作甘,甘为土味,所谓急者,缓之是也。
一曰酸收,泻下日久,则气散而不收,无能统摄,注泄何时而已,酸之一味,能助收肃
之权,经云,散者,收之是也。一曰燥脾,土德无惭,水邪不滥,故泻皆成于土湿,湿
皆本于脾虚,仓禀得职,水谷善分,虚则不培,湿淫转甚,《经》云“虚者补之”是也。
一曰温肾,肾主二便,封藏之本,况虽属水,真阳寓焉。少火生气,火为土母,此火
一衰,何以营运三焦,熟腐五谷乎?故积虚者,必挟寒,脾虚者,必补母,《经》云
“寒者温之”是也。一曰固涩,注泄既久,幽门道滑,虽投温补,未克奏功,须行涩
剂,则变化不愆,揆度合节。所谓滑者,涩之是也。夫是九者,治泻之纲领,而不能出
其范围矣。刘宗浓曰∶饮食入胃,输精心肺,气必上行,然后下降。若脾胃有伤,湿
热相合,阳气日虚不能上升,脾胃之气,下流肝肾而成泄利者,法当填补中气,用轻薄
风药升之、举之,则阴不病而阳气生矣。此东垣发前人所未发也。
夫始泻而属热者,邪气胜则实也。终变为寒者,夏气奔,则为虚也。久病而热者,
内真寒而假热也。久泻虚寒者,乃夏候也。凡每早大泻一行,若止空心服热,药亦无
效,须于夜食前,再一服方妙,盖暖药虽平旦服之,至夜药力已尽,无以敌一夜阴寒之
气耳。
泄泻而属脾胃者,人固知之矣。然门户束要肝之气也。守司于下,肾之气也。若肝
肾气实,则能闭束而不泻泄,虚则闭束失职,而无禁固之权矣。且肾为胃关,故肾泻
必在子后,五更之分也。盖人生二五,妙合而成,左右两肾,肾间动气,即先天元阳之
祖气,此气自子后一阳生,生即渐渐上升,历丑寅卯辰已,而六阳已极,则入离宫,午
后一阴生,即白气变为赤液,渐渐降下至坎宫,复为白气,昼夜循环,升降不息,《经》
所谓少火生气,医家所谓真阳之火,名为相火也。道家所谓君火,乃先天祖气也。方此
火之自下而上也,行过中焦,必经脾胃,则能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谓清升浊降,既济之象也。《经》曰∶阴平阳秘,
精气乃固,苟不慎摄生之道,则精神日损,肾之真气渐衰,而子复一阳,不以时生,不能上
升,水谷无由腐熟以传化,故寅为三阳之候,阳微既不能应候而化物,且不能胜阴
而上升,故五更或黎明而泻,其泄亦溏,俗名鸭溏,是为肾泄,亦名大瘕泄,是阳之
亡,气之脱也,则补火尤要于补气。
凡天久淫雨,湿令大行,人多腹疾,泻且痛者,胃苓汤,加炮姜、肉桂最宜。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篇名>保婴至宝锭子药(锦囊秘方)

属性:神治婴孩风痰发热,惊疳吐泻,积滞等症。
留白广陈皮(一两,炒) 莱菔子(拣红润者,洗净,晒干,炒,一两)
蓬术(一两炒) 三棱(一两,炒黄) 麦芽(炒熟,另磨净末,一两) 浓朴(一两,姜汁炒) 苍
术(一两,炒深黄) 香附子(一两,炒) 草豆蔻(拣粗绽者,炒,一两) 鹅眼枳实(取
新切而紧小者,炒,一两) 山楂肉(一两五钱) 神曲(二两,打糊为锭),上各制度为细末。
神曲糊和剂成锭,每锭约重三四分,每岁磨服半锭,不论何病,俱用生姜汤磨下。此方
传流甚久,先师秘授,婴儿吐泻惊疳发热诸症神效,(张)发心广济,敬陈此方,幸勿
轻视。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