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者,艾炷也,言宜急灸也)。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
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砭石欲细者,恐伤肉也,欲长者,用在深也,故宜疏不宜密。勿裹
之者,欲其气疏泄也。豕膏者,即猪油煎当归,以蜡收者也)。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缨,急治之(挟当作侠,
缨当作瘿。马刀者,瘰 也。侠瘿者,侠颈之瘤属也)。发于胸,名曰井疽,其状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
入腹,不治,七日死矣(井者,喻其深而恶也,发于胸者,近犯心主,治之宜早,下入腹,则五脏俱败,死期速矣)。
发于膺。名曰甘疽,色青,其状如 实 薮,常苦寒热,急治之,去其寒热,十岁死,死后出脓(膺在胸旁高肉处,
逼近在乳上也。穴名膺窗,足阳明胃之脉也。土味甘,故曰甘疽,色青者,肝木克土也。层房累累,状如 实瓜蒌,
软而不溃,中有所蓄
如瓜子也。十岁死者,绵延难愈也)。发于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病大痈脓,治之,其
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锉 、 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为取三升,则强饮浓衣,坐于釜上,令
汗出至足已(胁者,肝之部也,妇人多郁怒,故患此疮。 ,芰也。 ,连翘
也。二草之根俱能解毒,强饮者乘其热而强饮之,复浓衣坐于热汤之釜,熏蒸取汗,汗出至足乃透,已者,愈
也)。发于股胫,名曰股胫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脓搏骨,不急治,三十日死矣(股胫,大股也。状不甚变,
外形不显也。痈脓搏骨,即所谓贴骨痈也。毒盛而深,能下蚀三阴,阳明之大经,故不为急治。法当三十
日死矣)。发于尻,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尻,尾 骨也。穴名长强,为督脉
之络,一名气之阴 ,故不治则死)。发于股阴。名曰赤施,不急治,六十日死。在两股之内,不治,十日而
当死(股阴,大股内侧也,当足太阴箕门、血海及足厥阴五里、阴包之间,皆阴气所聚之处,故不治则死,若
两股俱病,则伤阴之极,其死尤速,赤施者,想其当血海,故名)。发于膝,名曰疵痈,其状大痈,色不变,
寒热,如坚石,勿石之,石之者死,须其柔,乃石之者生(石之者,砭也。色不变者,不红赤也。硬者禁用砭,
软者方可用砭也)。诸痈之发于节而相应者,不可治也。发于阳者百日死,发于阴者三十日死(诸节者,神气
所游行出入也。相应者,发于上而应于下,发于左而应于右,法在不治。发于三阳之分,毒浅在腑,其死缓,
发于三阴之分者,毒深在脏,不出一月也)。发于胫,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胫,足胫
也,兔啮,如兔所啮伤也,为其在下,高低等于兔也)。发于内踝,名曰走缓,其状痈也,色不变,数石其输,
而止其寒热,不死(数石者,屡屡砭之也。其输,即肿处也)。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状大痈,急治之,百
日死(阳受气于四末,而大痈淫于其间,阳毒之甚也,时气更易则真阴日败,逾三月而死矣)。发于足旁,
名曰厉痈,其状不大,初如小指发,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辄益,不治,百日死(去其黑者而犹不消,反益大焉,则百
日必死矣)。发于足指,名曰脱痈,
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六经原 皆在于足,所以痈发于足者,多为凶
候。至于足指又皆六井所出,色赤黑者,其毒尤甚。若不衰退,急斩去其指,庶可保生。若稍缓,毒发伤脏而
死)。
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
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
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痈(痈字从壅,疽字从阻,总是气血稽
留,营卫不通之症。大而浅者为痈,六腑受伤,可无大患;深而恶者为疽,五脏受伤,大可忧畏,治之者顾可
缓乎,顾可忽乎)。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其皮上薄以泽(夭者,色枯暗也。牛皮,喻
其浓也。泽者,光亮也)。
《灵枢・玉版》篇曰∶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内药而呕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项
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脱,是五逆也。
《灵枢・寒热病》篇曰∶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背三,五脏之 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伏兔者,胃之
穴名,在膝上六寸,阴市上五寸。腓者。足肚
也,即 也。肾之脉上 内之筑宾穴。背者,五脏之所系也。 者。五脏之所主也。项者。诸阳之要道也。
犯此五者亦名五逆)。
《灵枢・玉版》篇曰∶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身热脉大而又腹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