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
令人胃气不复若止是胸中窒塞闷乱不通以指探去之如不得吐者以物探去之得吐则已如食不去

此药吐之解云盛食填塞于胸中为之窒塞两寸脉当主事两尺脉不见其理安在胸中有食故以吐出
之食者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阴之号也胸中者肺也为物所填肺者手太阴金也金主杀伐也与坤
土俱在于上而旺于天金能克木故肝木生发之气伏于地下非木郁而何吐去上焦阴土之物木得舒
畅则郁结去矣食塞于上脉绝于下若不明天地之道无由达此至理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天地之别名
也故曰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天之用在于地下则万物生长矣地之用在于天上则万物收藏矣此乃天
地交而万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水之源本于天上故曰水出高源故人
五脏主有形之物物者阴也阴者水也右三部脉主之偏见于寸口食塞其二是绝五脏之源源绝则水
不下流两尺竭绝此其理也何疑之有假令所伤前后不同以分为率伤热物二分伤生冷硬物一分用
寒药三黄丸二停热药巴豆三棱丸一停合而服之如热物伤少而寒物伤多则寒药少而热药多也假
令夏月大热之时伤生冷硬物当用热药巴豆三棱丸治之须加三黄丸谓天时不可伐故加寒药以顺
时令若热物只用三黄丸何谓此三黄丸时药也假令冬天大寒之时伤羊肉湿面等热物当用三黄丸
治之须加热药少许草豆蔻丸之类是也为引用又为时药经云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此之谓也余皆仿




<目录>卷上\消渴门

<篇名>消渴论

属性:阴阳别论云二阳结谓之消脉要精微论云瘅成为消中夫二阳者阳明也手阳明大肠主津病消
则目
黄口干是津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结者津液不足结而不润皆
燥热为病也此因数食甘美而多肥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不可服膏粱芳草石
药其气剽悍能助燥热也越人云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阳脉
大盛则阴气不得荣也故皮肤肌肉消削是也经云
凡治消瘅仆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岐伯曰脉实病久可治脉弦小病久不可治

分为三消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逆调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于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之
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叔和云口干饮水多食亦肌虚瘅成消中者是也以调胃承气三
黄丸治之下消者烦躁引饮耳叶焦干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烦水易亏此肾消也以六味地黄丸治之总
录所谓末传能食者必发脑疽背疮不能食者必传中满鼓胀皆谓不治之证洁古老人分而治之能食
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不能食而渴者钱氏方白术散倍加葛根治之上中既平不复传下消矣前人用
药厥有旨哉或曰未传疮疽者何也此火邪胜也其疮痛甚而不溃或赤水者是也经云有形而不痛阳
之类也急攻其阳无攻其阴治在下焦元气得强者生失强者死未传中满者何也以寒治热虽方士不
能废其绳墨而更其道也然脏腑有远近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肾肝位远宜制大其服皆适其至所为
故知过与不及皆诛罚无过之地也如高消中消制之太急速过病所久而成中满之病正谓上热未除
中寒复生者也非药之罪失其缓急之制也处方之制宜加意焉。



<目录>卷上\消渴门

<篇名>消渴论

属性:治口干舌干小便数舌上赤脉此药生津液除干燥生肌肉
柴胡 炙甘草 生甘草(此味治口干舌干也) 麻黄根(各三分) 酒当归梢(四分) 酒知

酒汉防己 羌活(各五分) 酒生地黄(七分) 升麻(一钱) 杏仁 桃仁(各六个) 红花(少
许) 酒黄连(八分治舌上赤脉也) 石膏(六分治小便赤色) 酒黄柏(一钱)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忌热湿面酒醋等物



<目录>卷上\消渴门

<篇名>消渴论

属性:治消渴大便闭涩干燥结硬兼喜温饮阴头退缩舌燥口干眼涩难开及于黑处见浮云
细辛(一分) 生甘草 炙甘草(各三分) 柴胡(七分) 熟地黄(三分) 黄柏 知母 石

桃仁(泥子) 当归身 麻子仁 防风 荆芥穗(各一钱) 升麻(一钱五分) 红花(少许) 杏
仁(六个) 小椒(三个)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食远忌辛热物



<目录>卷上\消渴门

<篇名>消渴论

属性: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升麻(四分) 防风 生甘草 汉防己 生地黄(各五分) 当归身(六分) 柴胡 羌活
炙甘
草酒黄芩 酒知母 黄芩(各一钱) 石膏 酒龙胆草 黄柏(各一钱五分) 红花(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