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第七

属性:伤风头痛,发热恶寒,咳痰带血,而忽加喘促汗
淋,脉虚如数者,其人肾阴素亏,而正不胜邪也。宜
用熟地、茯神、麦冬、桑叶、杏仁、川贝、地骨皮、
鲜玉竹、牛膝、车前、枇杷叶、清铅等味,镇逆化邪
也。
凡情欲不节,则肾水先亏,操劳过度,则阳气疏泄。若
再感风,则正不胜邪。故初起虽有头痛发热恶寒之表症,忽
而大汗淋漓,遂致阳随汗泄,肾真亦越,呼吸气促,将脱之
兆以着。斯时纵有微邪,难与疏散。急宜熟地、茯神填下
焦,麦冬、玉竹清虚热,杏仁、川贝肃肺气,车前、牛膝驱
下焦之浊饮,桑叶、地骨泄上焦之余邪,再审其邪已尽泄,
则用黄祗、五味敛之,气逆不返,更加青铅镇之。至汗多气
喘,脉软肢冷,表证既无,乃气脱之候。即于前药中去桑
叶、枇杷叶,加五味、黄祗、淡附、牡蛎,大剂频迸,或可
挽回也。喻嘉言(寓意草)中,伤风亦有载阳之症,则先得
我心之同然也。



<目录>

<篇名>风温辩论

属性:夫风者天之阳气,温者天之热气,若非其时而见
之,即为戾气,人或染之,即为病气。都由冬春久
暖,雨泽愆期,风阳化燥,鼓荡寰宇,而人于气交之
中,素禀阴亏者,最易凑袭。故风温一症,良由先伏
温邪,后再感风,风与温合,是为风温。然温则应
火,风则应木,二气相煽,化为壮火,动辄伤肺。故
其见症,必面赤舌干,身热神迷,鼻鼾多寐,默默不
语,不思饮食,却与中风相似。过一二日后,神志反
清,语言反出,似乎欲解,但口渴喜饮,舌干烦热,
较甚者何也?以风由外解,而热自内蒸也。故初起即
宜外疏风邪,内清温热,须步步照顾阴液,勿泛泛治
风而已。倘治失其宜,传变最速,较诸温热则尤险
也。



<目录>风温条辨五条

<篇名>风温条辨第一

属性:风温初起,面赤口燥,身热神迷,鼻轩多寐,不
语不食,此风热上蒙。宜用葳蕤、知母、麦冬、桑
叶、薄荷、沙参、杏仁、鲜菖蒲、广郁金、青竹叶等
咪,疏风清热也。
风与温合,化为壮火,壮火食气,必伤肺金。故初起面
赤拂郁,鼻息如鼾,热犯少阴,则神迷多寐,犹仲景所谓少
阴症但欲寐之意相仿佛也。至默默不语,不思饮食,皆系风
热混扰,清阳蒙蔽。在幼稚为甚者,以体属纯阳,易于引
风。故用桑叶、薄荷疏风邪,杏仁、玉竹、沙参,麦冬,知
母清温热,使传变为要。



<目录>风温条辨五条

<篇名>风温条辨第二

属性:风温咽痛,神昏烦躁,目赤舌绛,丹疹,脉促模
糊,此风热内闭。宜用犀角地黄汤加羚羊角,鲜石
斛、元参心、连翘心、鲜菖蒲;银花、金汁、薄荷、
蝉衣,牛黄丸等味,表里两清也。
神迷舌绛,脉促模糊,乃热邪内逼,虚灵蒙蔽。更兼咽
痛丹疹,烦躁不安,则内闭之险已极,倘痉厥一至,事难为
矣。故用犀角、羚角清营络,生地、丹皮滋血热,连翘、元
参,麦冬、石斛养胃津,银花、金汁解毒,薄荷、蝉衣
风,更兼菖蒲,牛黄丸芳香宣窍,俾表里气血得以双清双
解,而转危为安也。



<目录>风温条辨五条

<篇名>风温条辨第三

属性:风温一二日后,神反清,语反出,舌黄口渴,烦
热脉洪,此温邪内蒸。宜用白虎汤加沙参、麦冬、杏
仁、鲜玉竹、鲜石斛、连翘等味,清气透邪也。
初起神迷语骞,状如中风。过一二日后,反觉神清语
出,是风邪外泄,并非中厥。若仍口渴舌黄,燔热脉洪,乃
温热内燔,邪尚在气。宜用白虎汤合杏仁、玉竹、石斛、连
翘、沙参、麦冬,一派甘寒之味,以清阳明气热为妙。



<目录>风温条辨五条

<篇名>风温条辨第四

属性:风温舌黄尖绎,神昏烦躁,目赤齿枯,此气血燔
蒸。宜用玉女煎加元参、连翘、人中黄、牛黄丸等
味,两清气血也。
目赤齿枯,神昏烦躁,邪已入血。故舌尖色绎,但苔仍
带黄,气热未尽。未可专凉血分,恐滋腻难清。务得玉女煎
合连翘、元参两清气血,人中黄、牛黄丸清营透邪,庶无遗
漏之弊。



<目录>风温条辨五条

<篇名>风温条辨第五

属性:风温舌绛干焦,神清脉数,而热不肯解,此热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