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厚朴、大黄、附子等味,温通理气也。
上条言热,此条言寒,且痛随痢减,奔迫后重,日夜无
度,脉紧舌黄,乃寒湿粘滞,蕴蒸阻遏,而致肠胃失宣也。
考《内经》五脏者,主藏而不泄,六腑者,主通而不滞。此
大肠与胃,皆手足阳明之腑,又为水谷之海,主传导化物者
也。盖因寒湿蕴酿,气道阻遏,致腹痛里急,数团不爽,例
宜宣通疏化,使气机运则湿浊走,而病可霍然矣。再按古人
谓暴崩暴痢,宜温宜补;久崩久痢,宜清宜通。要非暴崩暴
痢,总宜温补;久崩久痢,总宜清通。究在临症时,细心谛
审,随症用药,不可执一。即下痢一证,固宜疏通,然有寒
通温通之异。如脉症属热属实,原宜(1)苦寒通利。若脉症属
寒属虚,又宜甘温固补。倘寒中挟实,仿附子大黄汤(2),温
而且通。若热而兼虚,仿黄连阿胶汤,清而且补。如虚中挟
积,仿人参芍药汤,通而且补。若虚中挟滞,仿景岳通解
(1)宜:原作"以"。据下句文义改。
(2)附子大黄汤:(金柜、腹沟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原作:"大黄附子汤"。
散,清疏带补。以上诸条,能参互考订,潜心玩味,庶无
胶柱鼓瑟,涉海问津之患矣。近世以积滞二字,为痢症之通
称。予意积者属实,由无形而酿为有形;滞者属虚,本运气
而凝为滞气。要不可以积滞二字,混称为实。故并及之,以
质诸高明,为是为否,当有能辨之者。



<目录>

<篇名>秋燥辨论

属性:尝观《内经》、《金柜》及后贤诸书,所论六
淫之病,因于四时。故冬有伤寒,春有温症,夏有
暑湿。惟秋令燥气,则并未论及。迨喻嘉言先生,
着有秋燥一症,诚为另开手眼。然仲景先师,非无
卓识而遗漏也,其散见诸条之内者,如《金柜》但
热无寒之瘅疟;寒少热多之温疟。及(内经)分脾瘅
消渴而为风发,伤寒烧针发狂而为风温,皆用甘凉
满润,清肃肺胃等法,非燥火而何。予三十余年阅
历以来,留心斯症,都因秋令太温,雨泽愆期,风
阳化燥,鼓荡寰宇,以致消烁之势,乘虚袭肺。肺
失清肃,则洒 洒恶寒,翕翕发热,鼻鸣干燥,咳逆
衄血,舌赤齿枯,诸症丛生。盖犯是症者,必由禀
赋阴亏,亢阳偏盛,或形瘦身长,或色苍少泽,禀
乎木火之质者,比比皆然。是则水流湿、火就燥,
以类相招,其感甚易。况阳有余便是火,火必从燥,
先伤肺金,故每现之症,多是肺热为幻(1)。喻嘉言所
着清燥汤,但取甘寒养阴、辛凉清肺,真对症之良
方,济世之慈航焉。



<目录>秋燥条辨十一条

<篇名>秋燥条辨第一

属性:秋燥初起,头胀无汗,洒洒恶寒,翕翕发热,
鼻呜干燥,舌白少津,此燥热伤气,邪尚在表。宜
用蒌皮、沙参、甜杏、桔梗、桑叶、连翅、郁金,
薄荷、鲜荷叶、枇杷叶、西瓜翠衣等味,辛凉透解
也。
此条乃燥症之提纲。凡秋燥之来,必由秋阳太暴,致阳
气化风,风又化燥,燥必化火,先伤肺金。其人真阴不
足,木火偏燃,不觉类从就燥。其初起也,先袭皮毛,后乃
入肺,故必洒洒恶寒,翕翕发热,鼻干息鸣,所见无非燥热
之状。然此症不与伤寒同例,亦与温熟迥异。切不可辛温升
阳,而助其燥气,又不可过于寒凉,而遏其肺气。故宜沙
参、甜杏、连翘、桔梗清肺热,合郁金、薄荷,荷叶、枇杷
叶疏腠理。俾肺得清肃,而燥化自清,不致蔓延为幻。
(1)幻:或为"患"宇误,又,"幻"。有变化之义,亦通,下同。



<目录>秋燥条辨十一条

<篇名>秋燥条辨第二

属性:秋燥汗出,不恶寒,而但发热,咳痰不爽,鼻
衄口干,舌白转黄,此邪热伤肺。宜用沙参,花粉、
地骨皮、知母、甜杏、玉竹、元参,甘草,连翘、
枇杷叶、西爪翠衣等味,清肺泄热也。
上条无汗恶寒,例宜透解。此条汗出不恶寒,而但发
热,乃邪不肯解,而渐传乎肺,故咳痰、舌黄、鼻衄,已现
热逼肺营之状。必用沙参、花粉、骨皮、杏仁、知母、玉
竹、元参、连翘,清肺金而解热邪也。



<目录>秋燥条辨十一条

<篇名>秋燥条辨第三

属性:秋燥热不解,舌赤黄燥,呛咳胸痛,朝凉暮热,
此肺热传营。宜用沙参、麦冬、鲜石斛、鲜生地、
桑叶、甜杏、川贝、花粉、连翘等味,清营却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