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上
泛,故蛔自吐出。凡厥阴为病,必错染不一,用药亦难纯
粹,故用栋、连之苦寒降其逆,梅、芍之酸寒至其肝,又合
椒、姜之辛辣驱其阴浊,参、归,桂、附之甘温温补真阳
也。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六

属性:中暑吐泻后,汗多肢冷,舌润而黑,并不渴饮,
此水极如火。宜用回阳救急汤,驱阴复阳也。
此条全以辨舌为要,不可以舌黑而遽为热极。盖凡黑而
焦者,果火极如水。今吐泻之后,汗多肢冷,阴症昭然。况
虽黑而润,并不渴饮,的是水极如火,系阴盛既剧,一线之
阳,杳杳欲脱,非借六君子汤补中州,兼姜、附、归、桂,
助阳驱阴,其不致危殆者几希矣。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七

属性:中暑吐泻后,身反热,舌焦赤无苔,口渴不欲
食,此邪去阴伤。宜用(金柜)麦门冬汤加白芍,乌
(1)蛔厥无阳症:今本仲景(伤寒论)中无此语。唯《辨太阳病脉症并治
下》有"脏结无阳症;一语。当系作者记误。
梅、谷芽、荷夜等味,两济其阴也。
吐泻伤阴,故身反热,舌干赤无苔,口渴不欲食,皆胃
津大伤,不得化液上升。且胃为阳土,非柔莫济,"故用(金
柜)麦门冬汤,合乌梅、白芍之酸,谷、米之甘,化阴和阳
也。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八

属性:中暑之后,舌淡不渴,身痛,脉软,不食,此邪
去阳伤。宜用黄只五物汤(1)加麦芽、谷芽,木瓜,藿
香等味,甘温扶阳也。
上条邪去阴伤,治以甘酸。此条邪去阳伤,主以甘温。
况身痛脉软,表阳亦伤,故用黄祗五物合藿香,益智,麦
芽、谷芽甘温之味固表扶阳,庶为合例。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九

属性:中暑恶寒发热,肢节酸疼,头痛颈强,此暑风袭
表,防发痉。宜用桂枝、杏仁、黄祗、防风、蒺藜、
钩藤、海风藤、桑叶、防己、地龙等味,风宣络也。
夏间暑炎,汗多气泄,风邪易袭,以致头痛项强,恶寨
发热,骨节不和,乃虚中挟风。故宜桂枝、黄祗固表,防、
杏、二藤、地龙、桑叶祛风,俾表和风熄,则不致延为痉厥
之患。夫痉者,仲景原有刚痉、柔痉之异,犹恐后人虚实难
(1)黄祗五物汤,(金柜-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原方作"黄祗桂枝五物汤"。

故,故以有汗,无汗为辨。然愚意言之,无汗恶寒 发热,头
项强痛,手足抽搞,角弓反张,此风自外来,即无汗为刚痉
也。更有吐泻之后,或产后血虚,或热极伤津,汗多液亏,
而身热口噤,头摇直视,抽搐反张,斯风自内作,即有汗为
柔痉也。是则风有内外,病有虚实。外来者,宜散宜清,内
作者,宜柔宜补。宜清宜散者,用小续命汤加减;宜柔宜补
者,用复脉汤加A。此为治痉之权衡,明理者裁之。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十

属性:中暑过汗,肢冷脉微,息淹神疲,状如欲脱,小
便黄赤,此湿留气脱。宜用归祗建中汤,加赤芩、车
前、滑石、萆Z等味,护阳利湿也。
汗多肢冷,脉微神倦,气脱之象已着,但小便黄赤,则
湿热内蕴之形昭然。故用归祗建中护阳气,合车前,赤芩、
滑石、萆Z清湿热,庶得邪正两清之妙,若一路扶补,则湿
热愈盛,镇之可也。



<目录>中暑条辨十一条

<篇名>中暑条辨第十一

属性:中暑汗之清之,旬外不解,渐致神迷,默默不知
饮食,面反淡,肢反冷,脉微如丝,身僵如死,此邪
入厥阳,与血沉混。宜用吴又可三甲散加柴胡、僵
蚕、广郁金、鲜菖蒲、连翘心、元参心、紫雪丹等
味,从血透表也。
此邪热入络,与血混淆,非清凉攻泻可解。故宜土炒山
甲、醋炒鳖甲,酒浸地鳖虫,俾潜窜入络,以攻隐伏之邪
合柴胡、僵蚕、紫雪丹,疏透宣宜泄,由内达表。用得其宜
可救万一,否则几无法矣。



<目录>中热条辨八条

<篇名>中热条辨第一

属性:中热卒然昏倒,人事不知,口角流涎,目闭手撤,
此热冒心神,阴不上承。宜用大蒜数枚,打烂取汁,
和醋灌之,并移置凉处,即苏。宜用洋参、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