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方为妥帖。



<目录>

<篇名>论伤暑中暑中热辨误

属性:尝考仲景《金柜》,有中喝而无中暑,后贤诸书
有中暑而无中喝。或以中暑即伤暑;或以中喝即中
热,或以伤暑即伤寒;议论纷纷,终无实指。赖张洁
古出而云:静而得之谓伤暑,动而得之谓中暑。此二
语颇为中窍。但于动静之间,虽如指掌,而中、伤之
义,尚末缕析,犹恐难启后蒙。盖冬令风寒,原有
中、伤之异,而夏间暑热,岂无伤,中之分?夫寒有
伤寒、中寒之路,大凡伤于阳经在表,则为伤寒;
中于阴经在里,则为中寒。冬令如斯,夏间果无待言
矣。凡人于盛暑之时・纳凉广厦,避暑深阴,阳为阴
遏,腠理闭塞,俄而无汗,头痛身疼 恶寒发热,胸
闷呕恶,此即静而得之为伤暑也。更有暑热相逼,好
食生冷,不禁房欲,遂致肾阳内歉,腠理不密,寒凉
暑湿,乘虚直入,顷刻胸腹闷痛,肢逆汗冷,吐泻交
作,此无论动静,而即为中暑也。若此则冬有伤寒,
即夏有伤暑;冬有中寒,即夏有中暑也明矣。至于
夏暑炎蒸,赤日傍午,或躬视荒野,或力竭常涂,元
气既虚,曝烈复逼,登时昏倒,人事不知,此即动而
得之为中热也明矣。盖暑症之来路有三,而治暑之
例法非一。若由此而扩充之,庶读书乏间津之叹,而
临症无歧路之迷。予所以不揣谫陋,将伤暑、中暑、
中热列为条辨,以便逐一参考。至于错综融会,运用
之妙,存乎其人也。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一

属性:伤暑初起,无汗恶寒,头痛身热,渴不引饮,舌
白呕恶,此邪初袭卫。宜用香蕾饮(1)加杏仁、薄荷、
通草、豆卷,连翘、大力、丝瓜叶等味,汗解可也。
(1)香蕾饮:本条所指香蕾饮,乃宗其方义,故下文注解中,只取君药香蕾
一味,余皆舍而不用,下"伏暑条辨第一"同。
暑必挟湿,先伤气分。凡人静坐纳凉,暑风乘袭,肌表
因之,阳被阴遏,腠理闭郁,发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等
症。i湿蕴化热,势渐燎原,胃液不升则口渴,湿邪内蕴则
不引饮,肺气失宣则烦而欲呕。兼之舌白苔腻,脉形缓大,
无非挟湿而然。洽用香薷者,体轻浮而性温泄,乃夏令之麻
黄,善于走表,加杏仁宜肺,薄荷,大力祛风,连翘,豆
卷、通草泄湿清热,是邪在卫分,宜先汗解,杜其传里之
患矣。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二

属性:伤暑既汗,头痛虽减,热仍不解,舌白渐黄,脉
洪口渴,此邪不汗解,热延气分。宜用白虎汤・加杏
仁、通草、连翘、淡竹叶、枇杷叶;若头痛未止,再
加葛根、薄荷,清凉解散也。
承上条,既发汗而热不解,则卫外之邪渐传气分。故
头痛减,而舌转黄,至脉洪口渴,则气热盛也,用白虎汤直
清阳明气分。如头额仍痛 外邪未尽,必加葛根、薄荷走表
祛风,以头为清阳,非风药不能到也。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三

属性:伤暑不恶寒而发热,身痛呕吐,溺赤便泻,此邪
布三焦,上下交征。宜用六一散合黄芩汤加杏仁、厚
朴、赤芩、豆卷,粉葛根、连翘等味,清泄三焦也。
此与前条同是上焦之病,而溺赤便泻,则已传布三焦,
又与(仿寒论)中三阳合病下利之义同。盖既汗不解,清气
分亦不解,则邪无出路,必致下传面为泻也。故仿六一散合
黄芩汤加杏仁,葛根、厚朴、连翘、赤芩、豆卷,俾三焦表
里之邪一齐尽解,庶为周至尔。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四

属性:伤暑汗出,身不大热,而舌黄腻,烦闷欲呕,此
邪踞肺胃,留恋不解。宜用黄连温胆汤,苦降辛通,
为流动之品,仍冀汗解也。
此条汗出而不大热,是卫分之邪既解,但舌黄欲呕,又
为邪阻肺胃,气分未清。用温胆汤辛以通阳,加黄连苦以降
逆。不用甘酸腻浊,恐留连不楚耳。



<目录>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篇名>伤暑条辨第五

属性:伤暑六七日脉洪而数,口渴,舌干苔红(1),此热
劫胃津,气血燔蒸。宜用玉女煎加鲜石斛、花粉、麦
冬、梨汁、蔗浆等味,两清气血也。
上条表邪解,而余邪逗留。此条表邪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