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96-儒门事亲-第73页

手,放温揩干,用生油少许泥手心 ,男左女右,磨令热,握一丸,宣一、二行。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防风通圣散属性:(方在汗门中附。)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防风天麻散属性:防风 天麻 川芎 羌活 白芷 草乌头 荆芥 当归(焙制) 甘草 滑石 白附子(以上各 上为末。热酒化蜜少许,调药半钱,加至一钱,少时觉药行,微麻为度。如作丸 ,炼蜜和弹子大。热酒化下一丸,或半丸。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防风汤属性:防风 麻黄 独活 秦艽(去芦) 黄芩 石膏 当归 白术(以上各半两)
上为粗末。入半夏片子,令搅匀,每服四钱,水二中盏,入生姜七片,煎 至一盏,去滓,取清汁六分,入麝香少许,带热食后服。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祛风丸属性:川乌(炮,去皮脐) 草乌(炮) 天南星 半夏(姜制) 蒸豆粉 甘草 川芎 僵蚕 藿香 零陵香 地龙(去土) 蝎梢(炒,以上各一两) 川姜(半两)
上为细末,药末一两,用蒸豆粉一两,以白面二两,滴水和丸,如桐子大,阴干 。细嚼,茶清下三、五丸至五、七丸,食后初服三丸,以渐加之。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排风汤属性:当归(去芦) 杏仁(去皮尖,麸炒) 防风(去芦) 白藓皮 白术 芍药 官桂(去粗皮) 川芎 甘草 (炒,各三两) 独活 麻黄(去节) 茯苓(去皮,各三两)
上为粗末。每用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四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小续命汤属性:麻黄(去节) 人参(去芦) 黄芩 芍药 川芎 甘草(炙) 杏仁(汤泡,去皮尖,炒) 防 己官桂(去皮) 防风(去芦,各一两) 附子(半两,去皮脐)
上除附子、杏仁外,合捣为粗末,后入二味搅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 五片,煎至一盏,去滓,少热服,食后。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消风散属性:川芎 羌活(去芦)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白僵蚕(炒) 蝉壳(去土,以上各一两 陈皮(去白) 浓朴(去粗皮,姜制,以上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川芎散属性:川芎 荆芥 甘菊 薄荷 蝉壳 蔓荆子(以上各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为细末。茶酒任下三、二钱,食后服。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搜风丸属性:(一名人参半夏丸)
人参 茯苓 南星(以上各半两) 半夏 干生姜 白矾(生) 凝水石(以上各一两)
蛤粉(二两) 薄荷(半两) 藿香(半两)
上为细末,与藏用丸末各中停,水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送下。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当归川芎散属性:当归 川芎(以上各半两) 甘草(二两) 黄芩(四两) 薄荷(一两) 缩砂仁(一分)
上为细末。温水调下一、二钱。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愈风饼子属性:川乌(半两,炮制) 川芎 甘菊 白芷 防风 细辛 天麻 羌活 荆芥 薄荷 甘草(
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剂,捏作饼子。每服三、五饼子,细嚼,茶酒送下,不计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疏风丸属性:通圣散一料,加天麻、羌活、独活、细辛、甘菊、首乌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下。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通顶散属性:石膏 川芎 瓜蒂(以上各等份) 藜芦(少许)
上为细末。鼻内嗅之。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胃风汤属性: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 川芎 官桂 当归 芍药 白术 上件各等份,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陈粟米煎,空心服之。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香芎散属性:香附子(炒) 川芎 石膏(水飞) 白芷 甘草 薄荷(以上各一两) 川乌(半两,炒,去皮脐)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茶清调下,无时。
<目录>卷十二\风门<篇名>铁弹丸属性:地龙(去土) 防风 白胶香 没药 木鳖(去皮) 草乌头(水浸炮) 白芷 五灵脂 当归(以 上各一两) 细墨(三钱) 麝香(另研) 乳香(另研) 升麻(各二钱)
上为末,糯粥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生姜酒下。
<目录>卷十二\暑门(疟附)
<篇名>白虎汤属性:知母(一两半,去皮) 甘草(一两) 糯米(一合) 石膏(四两,乱纹者,另研为末)
上锉如麻豆大,粳米拌匀,另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无时,日三、四 或眩呕者,加半夏半两,姜汁制过用之。
<目录>卷十二\暑门(疟附)
<篇名>桂苓甘露散属性:官桂(半两) 人参 藿香(以上各半两) 茯苓 白术 甘草 葛根 泽泻 石膏 寒水石(以上 各一两) 滑石(二两) 木香(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