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曰∶阳气耗减于 内,阴精损削于外,三焦闭塞,水道不行。水满皮肤,身体痞肿,面黄腹大,小便赤色,两 足按之,陷而不起。《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可用独圣散吐之。如时月凉寒,宜 于燠室不透风处,用火一盆,借火力出汗;次以导水、禹功,量病患虚实,泻十余行,湿去肿减 则愈矣。是汗、下、吐三法俱行。三法行毕,脏腑空虚,先宜以淡浆粥,养胃肠三、两日;次 服五苓、益元同煎,或灯心汤调下亦可。如大势未尽,更服神功散,可以流湿润燥,分阴阳,利水道 。既平之后,宜大将息。慎忌油、盐、酒、果、房室等事三年,则不复作矣。
凡上喘中满,酸心腹胀,时时作声,痞气上下不能宣畅,叔和云∶气壅三焦不得昌是也。可 用独圣散吐之;次用导水禹功散,轻泻药三、四行,使上下无碍,气血宣通,并无壅滞;后服 平胃散、五苓散、益元、甘露散,分阴阳,利水道之药则愈矣。
凡老人久病,大便涩滞不通者,可用神功丸、麻仁丸,时时服葵羹、菠菜,自然通利也。
凡三消者,《内经》所谓肺消渴等,可取生藕汁服则愈。
<目录>卷十一<篇名>寒门属性:《经》曰∶寒疡流水,俗呼为冻疮。因冬月行于冰雪中而得此证。或经年不愈 者,用坡野中净土晒干,以大蒜研如泥,捏作饼子,如大观钱浓薄,量疮口大小贴之,以火艾加 于饼上灸之,不计壮数,以泥干为度,去干饼子,再换湿饼,灸,不问多少,直至疮痂觉痛 痒,是疮活也。然后口含浆水洗渍,用鸡翎一十二茎,缚作刷子,于疮上洗刷净。以此 洗刷,不致肌肉损伤也。以软帛拭干。次用木香槟榔散敷之。如夏月医之更妙。
<目录>卷十一<篇名>内伤属性:凡一切冷食不消,宿食不散,亦类伤寒,身热、恶寒战栗、头痛、腰脊强。不 可用双解散,止可导饮丸、木香槟榔丸五、六十丸,量虚实加减,利五、七行,所伤冷物宿 酒推尽,头痛病自愈矣。次以五苓散,生姜、枣煎,用长流水煎取五、六钱。不可服酒症丸、进食 丸,此药皆犯巴豆,有大毒故也。
凡膏粱之人,起居闲逸,奉养过度,酒食所伤,以致中脘留饮,恶闷、痞满、醋心,可服木 香导饮丸治之。若田野刍荛之人,食疏衣薄,动作劳役,若酒食所伤,心腹满闷、醋心、时 时吐酸水,可用进食丸,以其胜毒也。病甚者,每月泻三、五次。
凡一切沉积,或有水不能食,使头目昏眩,不能清利,可茶调散吐之;次服七宣丸、木香槟榔丸。
凡人咳嗽一声,或作悲笑啼泣,抬舁重物,忽然腰痛气刺,不能转侧,或不能出气者,可用不卧散嚏之,汗出痛止。
<目录>卷十一<篇名>外伤治法属性:凡一切刀器所伤,用风化锻石一斤,龙骨四两,二味为细末,先于端四日,采下 刺蓟菜,于端午日五更合捣,和成团子,中间穿眼,悬于背阴处,阴干,捣罗为末,于疮上 掺贴。亦得里外 疮,并诸杂疮皆效。
凡犬咬蛇伤,不可便贴膏药及生肌散之类。《内经》云∶先治 内而后治外可也。先当用导水丸、禹功散之类。可泻惊恐不散、毒瓦斯。或泻十余行,实时痛 减肿消,然后可用膏药生肌散之类,敷之则愈矣。
凡一切虫兽所伤及背疮肿毒,杖疮 发,或透入里,可服木香槟榔丸七、八十丸,或至 百余丸,生姜汤下五、七行,量虚实加减用之。《经》曰∶先治内而后治外是也。
凡落马坠井,因而打扑,便生心恙,是痰涎散于上也。《内经》曰∶所谓因气动而病生于外。宜 三圣散,空心服之。如本人虚弱瘦瘁,可用圣独散吐之;后服安魄之药,如定志丸之类,牛黄、人参、朱砂之属。
<目录>卷十一<篇名>妇人风门属性:凡妇人头风眩运,登车乘船,眩运眼涩,手麻发脱,健忘喜怒,皆胸中宿痰所致 。可用瓜蒂散吐之;次以长流水煎五苓散、大人参半夏丸。
凡妇人腰胯痛,两脚麻木,恶寒喜暖,《内经》曰∶风寒湿合而为痹。先可服除湿丹七、八 十丸,量虚实以意加减;次以禹功散投之,泻十余行,清冷积水,清黄涎沫为验;后用长流水煎生 姜、枣,同五苓散服之,风湿散而气血自和也。
凡妇人乳痈发痛者,亦生于心也,俗呼吹奶是也。吹者,风也。风热结于乳房之间,血脉凝 注,久而不散,溃腐为脓。宜用益元散,生姜汤调下,冷服;或新汲水,时时呷之勿辍,昼 夜可三、五十次,自解矣;或煎解毒汤,顿服之。
<目录>卷十一<篇名>火类门属性:凡妇人月事沉滞,数月不行,肌肉渐减,《内经》曰∶小肠热已满,移热于大肠 ,则伏瘕为沉。沉者,月事沉滞不行,故云“伏瘕”。急宜桃仁承气汤加当归,大作剂料煎服,不过 三服立愈。后用四物汤补之,更宜服宣明中槟榔丸。
凡妇人血崩,或年及四十以上,或悲哀太甚故然。《内经》曰∶悲哀太甚,则心系急,心系 急,则肺举而上焦不通,热气在中。故《经》云∶血崩下,心系者,血山也。如久不愈,则面黄、肌 热、瘦弱,慎不可以热治之。盖血得热而散,故禁之。宜以当归散等药治之。
凡妇人年五十以上,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