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84-伤寒论辩证广注-第61页

<篇名>海藏神术汤属性:治内伤冷冻饮料。外感寒邪。无汗者方。(方见古本东垣。十书阴证略例中)
苍术(制) 防风(各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 咀。加葱白三寸。生姜一块。水煎服。
如太阳证。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者。加羌活。如太阳证。脉浮紧中带弦数者。是兼少阳也。加柴胡。如太阳证。脉 浮紧中带洪者。是兼阳明也。加黄芩。(愚意云。何不加葛根。)以上三证。约量每服。加二钱匕不论三阳。妇人服者。
加当归。治吹奶。煎成。调六一散三五钱。如神。
琥按上方。即洁古川芎汤变其制也。洁古为东垣师。而海藏复师于东垣。故下文所用白术汤。又即洁古黄 汤。
稍变其制。大抵师弟子之相传。前后同一辙耳。
神术汤六气加减法 太阳寒水司天。加桂枝羌活。(娄全善云。余岁非时变寒。亦加冬亦加。)
阳明燥金司天。加白芷升麻。(娄云。余岁非时变凉湿。亦加。秋亦加。愚意云。凉则燥湿。则或寒或热。大抵秋行 燥令居多。若但燥而不湿。白芷不宜加也。以葛根代之甚稳。)
少阳相火司天。加黄芩地黄。(娄云。余岁非时变雨湿。亦加。夏亦加。愚意云。司天之气。有常有变。变气诚不可 定。但既变雨湿。又用上药。与病不合。)
太阴湿土司天。加白术 本。(娄云。余岁非时变热湿。亦加。夏末秋初。亦加。愚意云。非时变热湿。则上所用 药。但治湿耳。与热无与。当更加黄芩等药。)
少阴君火司天。加细辛独活。(娄云。余岁非时变热。亦加春末夏初亦加愚意云。上药亦不合司天。及时令之气也。)
厥阴风木司天。加川芎防风(娄云。余岁非时变温和。亦加。春亦加。)
以上神术汤六气加减法。非止为司天之气设也。至于岁之主气。与月建日时同前应见者。皆当随所见。根据上例而加 减之。
琥按内经中运气之说。有常有变。常气者。即上海藏云。司天之气是也。变气者。即上娄氏云。非时之气是也。
要之气至无定。故上文又云。用药法。皆当随岁月日时。所见之气而加减之。盖天之气。随时而来。人之病。因气而变。
所以伤寒之病。俗名为时气也。上论实与仲景四时八节二十四气决病法。互相发明。学人能参合观之。则因时制宜。用 药治病之法。庶乎其近之矣。
<目录>卷之五\附昔贤治太阳病方论变法<篇名>又白术汤属性:治内伤冷物。外感风邪。有汗者方。
白术(三两) 防风(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 咀。每服秤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一日止一二服。待二三日。渐渐汗少为 解。
娄全善云。海藏用神术汤。白术汤。发散外寒。此皆和解之意。不使真气散失。犹之丹溪治伤寒表证。用东垣补中 益气汤。其意实相同也。愚以前洁古所制黄 汤。川芎汤。亦同此意。
琥按此方。海藏用以代桂枝汤。前方即用以代麻黄汤者也。仲景桂枝麻黄汤。惟冬月宜用。是二方者。则四时皆 可用之。何也。夫四时分属五行。寒热温凉。各一其气。惟土气化湿。寄王于四时之季。故凡时气之伤人。必兼湿气而 至。所以春病多温湿。夏病多热湿。秋病多凉湿。冬病多寒湿。观上二汤。皆以术为主。专入阳明太阴二经以治湿。又 海藏复制苍白术汤。以治伤寒。而云。上解三阳。下安太阴。即此义也。夫四时之气。从外而来者。即八方之风也。风 从外来。故二方中皆佐以防风。用甘草生姜者。乃辛甘发散之义。至于邪气入于诸经。各随经络。合以岁时。照上方加 减例而用药。斯其效自如神耳。
丹溪治第四女。冒风冷。发热医案中有麻黄人参汤。
<目录>卷之五\附昔贤治太阳病方论变法<篇名>(医案)麻黄人参四味汤方属性:(娄氏纲目亦集此方)
麻黄 人参(各五分) 苍术(一钱) 甘草(少许)
上 咀。水煎热服。
琥按上方。即仲景麻黄汤变其制也。与前韩祗和六物麻黄汤。其意相仿。大抵体虚人。病风寒无汗者宜服之。有汗 者禁服。
戴院使治伤寒。初得病时。头疼体痛属太阳经。证治要诀有和解散。
<目录>卷之五\附昔贤治太阳病方论变法<篇名>(证治)和解散方属性:(此散本和剂局方。制小其服也。)
苍术(二钱去皮) 浓朴(姜汁炙) 陈皮 甘草 本 桔梗(各一钱)
上为粗末。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二个。煎七分。不拘时热服。温覆取汗。
琥按上主疗云。太阳经伤寒。而方中有 本者。乃手太阳引经药也。此可见伤寒不专病足经矣。余药兼走足阳明 太阴二经。乃宽中解表散寒湿之剂。
王宇泰治一刻字工人。新婚。冬月冒寒。表证悉具。令以人参 紫苏茎叶(各一两) 煎汤。饮之汗出而愈(上按 见准绳伤寒发热例中)
琥按上主疗云。冬月冒寒。表证悉具。则知病家必头疼恶寒。身发热而无汗。据其时其证。可谓正伤寒矣。仲景 法。当以麻黄汤汗之。然王以刻字匠。乃工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