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邪热。
则所结之血。必自行而愈矣。愚按血室者。即血海。人身中冲脉是也。经云。冲脉者。经脉之海。言受纳诸经之灌注。
营血于。此而蓄藏。故谓之海。亦谓之室也。或问云。经云。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当是血脉之所会聚。男子妇人皆
有之。何以热入血室之证。仲景但指妇人。不指男子也。余答云。然。男女皆有此冲脉也。但妇人阴类。血亦属阴。经
脉流通。惟妇人易盈。盈则必聚于冲脉之中。故有热入血室之证。乃邪热内入。与血相结。瘀而不行。此为血有余而邪
实也。其治以小柴胡汤者。保命集云。妇人天癸既行。皆从厥阴。厥阴与少阳相为表里。故下条治法云。无犯胃气。及
上二焦。以胆经有三禁。故止宜用小柴胡汤也。又刺法。热入血室者。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期门者。肝之募。厥
阴之经也。其不用小柴胡汤。即刺期门者。二经可相通而治故也。)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此条
言妇人伤寒者。可见风寒之邪。皆有热入血室证也。发热者。寒郁而成热也。经水适来者。盖言经水适当其时而来。过
多不止。则血室空虚。邪热乘虚而入也。昼日明了云云者。昼属阳。阳主气。暮属阴。阴主血。今则热邪入血室而为病。
以故昼日明了。而病轻。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而病剧也。谵语者。系胃家实。医人用下药者多。此非胃家实。故云。
无犯胃气。言不可下也。上二焦者。营卫之所出也。汗伤营血。吐伤卫气。此言三法。皆不可用也。必也。与小柴胡汤
以和解邪热。斯不调其经。而经血调谵语等证。可不治而自愈。按此条论。仲景不言用小柴胡。补亡论郭白云。云如不
愈者。服小柴胡汤。则知其汤与证甚相对。可无疑矣。)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
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
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此条系太阳病传入少阳之证。但
其脉似少阴。医人所当审也。伤寒五六日。成注云。邪当传里之时。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者。此在表之邪未解也。
心下满。口不能食。此在里之邪方结也。大便硬者。此本阳明府证。只因脉细。有似乎阴邪入结于里。故云大便硬而脉
细者。此为阳邪微结。成注云。大便硬为阳结。此邪热虽传于里。然以外带表邪。则热结犹浅。故曰阳微结必有表。指
头汗出云云言。复有里。指心下满云云言。故言有表复有里也。又脉不细而沉者。亦为阳邪微结于里。何也。以头汗出。
故云阳微结。盖诸阳之经。皆上于头也。假令纯阴结。纯者。真也。诸阴之经皆至颈胸中而还。不得复有头汗出之外证。
其真阴之邪。悉当入于里矣。此为阳微结。邪当在半表半里。间也。又脉虽沉而且紧者。终不得为少阴寒证。所以然者。
云云。是重言以申明。头汗出为阳微之义。可与小柴胡汤者。乃和解半表半里之邪也。设不了了者。言服汤后而病。犹
未愈也。得屎而解者。言少阳之表邪既除。大便仍硬。须用药以微利之。则愈按此条论。仲景于小柴胡汤之外。别无利
大便之药。补亡论郭白云云。实者大柴胡虚者蜜煎导之。其说甚是。上三条证俱自太阳下编移附于此)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系阳明病传入少阳之证。阳明病发潮热。
若似乎胃家实矣。但胃实者。大便必硬。小便赤涩。今则大便溏。小便自可。是热虽潮。邪犹在经。非入府之证也。更
加胸胁满不去者。已传入少阳也。故与小柴胡汤。以和解半表半里之邪。)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 然而汗出解也。
(此条阳明病实少阳之证居多。故从少阳例治。胁下硬满而呕者。此皆少阳证也。惟不大便。为阳明病。兼之舌上白苔。
成注云。为邪未入府。在表里之间。故与小柴胡汤以和解之。上焦得通者。硬满去而呕止也。津液得下者。大便自行也。
胃气和。则阴阳升降而里邪平。身汗出。则内外通达而表邪散。故云。解也。)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
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
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此条病。虽云阳明中风。观其脉弦。胁下痛。时时哕。耳前后肿。少阳之证偏重。故从柴胡
例治。其用麻黄汤者。虽除太阳之邪而非专证也。少阳脉弦。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