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
【目】成无己曰。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烦之热者也。此心中悸而烦。烦之虚者也。以 悸为虚。悸甚而烦。故亦为虚也。若少阳之邪入腑者。烦而悸。则又为热。大抵先烦而悸者是为热。
先悸而烦者是为虚也。
<目录>卷九<篇名>短气属性:【纲】仲景曰。趺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抟。则为短气。
【目】张元素曰。此为短气之虚者也。
成无己曰。短气者。气短而不能相续。似喘非喘。有气上冲。而实非气上冲也。喘则张口抬肩。
摇身滚肚。气上冲。则腹里气时时上逆。所谓短气者。呼吸虽数。而不能相续。似喘而不摇肩。似呻 吟而无痛也。要识其短气之真者。气急而短促。俗谓之气短者是也。
【纲】仲景曰。阳明病。脉迟。微汗出。不恶寒者。其身不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 外欲解。可攻里也。
【目】张元素曰。此为短气之实者也。
【纲】仲景曰。风湿相搏。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甘草附子汤主之。短气。但 坐。以汗出不彻故也。
【目】张元素曰。此邪在表而短气者也。
陶华曰。短气者。呼吸短促。不能相续也。千金方谓少气不足以息也。大抵心腹胀满而短气者。邪 在里而为实。承气 汤下之。心腹濡满而短气者。邪在表而为虚。桂枝汤解之。食少饮多。水停心下而短气者。小半夏 汤主之。
李中梓曰。若汗出不彻。以致短气。葛根加人参汤。水停心下短气。五苓散。
【纲】仲景曰。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故未和也。十枣汤主之。太阳病。医反 下之。短气。烦躁。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目】张元素曰。此邪在里而短气者也。
成无己曰。虚也。实也。在表也。在里也。皆作短气。又何以辨虚实也。大凡心腹胀满而短气 者。邪在里而为实也。胸腹濡满而短气者。邪在表而为虚也。
王肯堂曰。短气。骨节痛。不得屈伸。汗出。小便不利。恶风身肿者。由于风湿。宜甘草附子 汤。短气。腹满胁痛。若脉浮弦大。外不解。无汗。嗜卧。身黄。小便难。有潮热者。小柴胡汤。此 皆为表症。若表未解。手足 然汗出。或有潮热者。宜大承气汤。若表解。心下痞硬。干呕短气者。
宜十枣汤。此皆为里症。短气烦躁。若发汗不彻。续微汗出。不恶寒。表症不罢。面赤者。为并病。
更发汗则愈。此为汗不彻之症。若下后心中懊 。心下硬痛者。大陷胸汤。此为下后之症。
吴绶曰。因汗吐下后元气虚弱。脉来微虚。气不能相接而短少者。人参益气汤。凡阴症脉弱沉 细而迟。手足逆冷。面上恶寒如刀刮。口鼻之气难以布息而短者。四逆汤加人参。又食少饮多。水 停心下。令人短气烦闷。茯苓甘草汤。
<目录>卷九<篇名>不得卧属性:【纲】仲景曰。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加烧针。心怵惕。烦躁不得眠。栀子豉汤主之。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
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伤寒下后。心烦腹满。起卧 不安者。栀子浓朴汤主之。
【目】朱肱曰。汗为火之液。汗多则神昏。故不眠。大热则神不清。故不眠。大下则动血。心 主血。故不眠。瘥后热气未散。阴气未复。故不眠。
吴绶曰。阳明标病。头额痛。目疼身热鼻干。不得卧。脉长者。葛根解肌汤。若自汗。脉洪数。
表里俱热。烦渴。舌燥饮水者。白虎加人参汤。蒸蒸发热。大便秘硬者。调胃承气汤。外有伤寒已 解。或因食复烦剧。干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眠。黄连解毒汤。表里大热。舌燥饮水。人参白虎 汤合解毒汤。若太阳脉浮数。身疼无汗。烦躁不得眠者。汗之则愈。凡少阳发热口苦。心烦不得眠。
脉弦数者。小柴胡加山栀、黄连。若虚弱人津液不足者。加麦冬、枣仁。凡汗下后虚烦不得眠者。
加味温胆汤、酸枣仁汤、栀子乌梅汤、朱砂安神丸。选而用之。
柯琴曰。三条。心烦则难卧。腹满则难起。起卧不安。是心移热于胃。与反复颠倒之虚烦不同。
栀子以治烦。枳朴以泄满。此两解心腹之妙剂也。热已入胃。则不当吐。便未燥硬。则不可下。此 为小承气之先着。
【纲】仲景曰。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 气汤。
【目】王肯堂曰。不得眠。阴阳皆有之正病。有因汗下而然者。有不因汗下而然者。有因火逆 而然者。但不得眠皆为热症。其有太阳汗下之后。昼日烦躁不得眠一症。虽用干姜附子汤。盖复其 汗下所亡之阳。非治其所感寒也。
魏荔彤曰。小便不利。大便忽难忽易。胃固未成实。不应下。而燥屎为病滋甚。容漠视乎。加 以时有微热。即烦躁发作有时之兆也。乃更下不通而上逆作喘。阴不降而阳升为冒。卧则不宁。坐 则少息。其肠胃有燥屎。晓然矣。此亦毋论胃腑积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