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邪传入。与少阴自受热症。宜下宜吐宜和者多矣。仲景虽不言滑实沉数诸可下之脉。然与症则可知
矣。脉必相符也。虽或有反沉微细迟。脉不应症者。为不可下。亦宜凉剂滋阴退阳而愈。不愈。必
待脉有力而后下之可也。其有症恶寒。急下之者。倘反有脉不应病。亦宜微下之。虽不敢大下。亦
不可缓也。六经惟少阴传变。与太阳相同。如真武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症。俱有加减法。谓有或
为之症。亦犹小青龙小柴胡是也。
【纲】仲景曰。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燥干。鼻中涕出。蜷卧。足冷。舌上胎滑。勿
妄治也。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
足逆冷者。不治。
【目】鳌按。首条蜷卧。由于内寒。二三条亦同一蜷卧。却以手足温手足逆冷为凭。见可治不
可治之故。盖温者。阳回也。逆冷者。纯阴无阳也。
【纲】仲景曰。少阴病。脉沉微细。但欲寐。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
不得卧寐者死。
【目】陶华曰。阳气虚。阴气盛。则目瞑。故多寐。乃邪气传于阴而不在阳也。昏昏闭目者。
阴自阖也。默默不言者。阴主静也。阳气盛。阴气虚。则昼夜不得眠。盖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
闭不安卧。若阴为阳所胜。故终夜烦扰而不得眠。所谓阴虚则夜争者是也。
鳌按。始而欲寐。是少阴本症。五六日后不得卧寐。是微阳欲绝也。其何能生。



<目录>卷十四・少阴经症

<篇名>不得卧

属性:【纲】仲景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少阴病。下利。六七日。
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目】柯琴曰。少阴受病。当五六日发。然发于二三日居多。二三日背恶寒者。肾火衰败也。
必温补以益阳。反发热者。肾水不藏也。宜微汗以固阳。口燥咽干者。肾火上走空窍。急下之以存
津液。此心中烦。不得卧者。肾火上攻于心也。当滋阴以凉心血。二三日心烦。是实热。六七日心
烦。是虚烦。且下利而热渴。是下焦虚。不能制水。非芩、莲、芍药所宜。咳呕烦渴者。肾水不升。
下利不眠者。心火不降耳。凡利水之剂。必先上升而后下降。故主以猪苓汤。以泻阴利水而升津液。
斯上焦如雾而咳渴除。中焦如沤而烦呕静。下焦如渎而利自止矣。
鳌按。肾火上攻于心。故心中烦而不得卧。
【纲】仲景曰。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症。脉沉微。身
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目】王肯堂曰。少阴当病于欲寐。今乃不得眠。缘阳气入少阴经。非少阴正病也。
【纲】仲景曰。少阴病。脉沉细。自利烦躁。不得眠者死。
【目】王肯堂曰。不得眠为常症。然由于脉沉细自利烦躁。遂致不眠。以及伤寒发热下利厥逆烦
躁不得。卧者。俱为死症。皆由正气弱。阳不能复故也。



<目录>卷十四・少阴经症

<篇名>手足厥逆

属性:【纲】仲景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目】朱震亨曰。凡手足六经之脉。皆自阴传阳。自阳传阴。阴气胜。则阳不达于四肢。故为
寒厥。
热厥可下。寒厥惟有温补。
【纲】仲景曰。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
耳目。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目】成无己曰。厥者。冷也。甚于四逆也。阴阳气不相接。谓阳气内陷。热气逆伏。故手足
冷也。夫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是知内陷者。手足为厥矣。
强发汗而动血。亦是发动其热。先热而后厥者。热伏于内也。先厥而后热者。阴退而阳气得复也。
若始得之便厥。则是阳气不足而阴气胜矣。大抵厥逆为阴所主。寒者多矣。
【纲】仲景曰。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
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目】危亦林曰。阴阳二厥脉皆沉。所以使人疑之。然阴厥脉沉迟而弱。阳厥脉沉伏而滑。阳厥
指甲时一温。阴厥指甲常冷。足蜷不渴。清便如常。外症则自惺惺也。若未辨阴阳。宜用理中汤试之。阳厥则便热。阴
厥则不热。
柯琴曰。大汗亡阳。大下亡阴。阴阳俱虚。故厥冷。但利非清谷。急温之。阳回而生可望也。二
条。治之失宜。虽大汗出而热不去。恶寒不止。表未除也。内拘急而下利。里寒已发。四肢疼而厥
冷。表寒又见矣。可知表热里寒者。即表寒亡阳者矣。
【纲】仲景曰。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