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发于春。热病发于夏。若出斑者。治与伤寒同也。此由怫郁之热自内发外。亦非轻也。四曰阳
毒发斑者。其候狂言下利。咽痛。面赤斑如锦纹者。阳毒升麻汤、大青四物汤、人
参化斑汤、栀子仁汤。选用。五曰内伤寒者。因暑月得之。先因伤暑。次食冷物。并卧冷处。内外
皆寒。逼其暑火。浮游于表而发斑也。海藏治完颜小将军病寒热间作。有斑三五点。鼻中微血出。
两手脉沉涩。皮肤按之无大热。此内伤寒也。与调中汤数服而愈。凡夹暑者。加香薷、扁豆。六曰
阴病发斑者。略例曰。阴症发斑。亦出胸背手足。但稀少而淡红也。此人元气素虚。或先因欲事。
内损肾气。或误用凉药太过。遂成阴症。伏寒于下。逼其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
于皮肤而发斑点。但如蚊虱咬伤。非大红点也。与调中温胃。加白芍、茴香。寒甚脉微者。大建中
汤。则真阳自回。阴火自降而愈。此治本不治标也。大抵发斑。身温足暖脉数大者。为顺。身凉足
冷脉微弱者。为逆也。凡治斑不可专以斑治。必察脉之浮沉。病之虚实而治之。则为善治斑也。
张介宾曰。发斑之由。虽分数种。然总由寒毒不解而然。如当汗不汗。则表邪不解。当下不下。
则里邪不解。当清不清。则火邪不解。当补不补。则无力不解。或下之太早。则邪陷不解。或阳
症误用温补。则阳亢不解。或阴症误用寒凉。则阴凝不解。凡邪毒不解。则直入阴分。乃致液涸血
枯。斑见肌表。此实毒邪固结。营卫俱剧之症也。但斑有微甚。势有重轻。轻者只在四肢。重者乃
见胸腹。轻者色淡而隐。重者色赤而显。若见黑斑。或大便自利。或短气。或二便不通。则十死九
矣。凡病伤寒而汗下温清俱不能解。及足冷耳聋。烦闷咳呕者。便是发斑之候。
凡伤寒之邪。本自外而入。深入不解。则又自内而出。此其表里相乘。势所必至。原非表虚症
也。但使内外通达。必由表而解矣。即如犀角地黄汤。乃治斑之要药。人知此汤。但能凉血清毒。
而不知此汤。善于解表散邪。若用之得宜。则必通身大汗。热邪顿解。何为不可汗耶。由此言之。
则凡脉数无汗。表症俱在者。必须仍从解散。
凡治发斑。须察表里。如瘟疫不解。热入血室。舌焦烦热发斑者。犀角地黄汤。内外俱热。阳
明狂。躁。大渴发斑者。白虎汤。阳毒赤斑。狂言见鬼者。阳毒升麻汤。疫疠发斑。大热而躁者。
三黄石膏汤。火郁于经。寒邪不解。脉仍滑数而发斑者。一柴胡饮。阳明外邪。阳毒不解者。升麻
汤。
脾肾本虚。外邪不解而发斑者。五柴胡饮。阳明表邪不解。温热发斑者。柴胡白虎煎。温热毒盛。
咽痛发斑者。元参升麻汤。阴虚水亏。血热发斑者。玉女煎。阴虚血燥。大热大渴发斑者。归芍饮。
内虚外热。阴盛格阳发斑者。大温中饮。太阳阳明恶热。大便秘结。邪毒在腑发斑者。调胃承气。
凡本非阳症。妄用寒凉者。每令人泄泻。邪陷不解。余尝用大温中饮、理阴煎之类。解寒托邪。
始得大汗。汗后邪解。多有见赤斑风饼随症而出。随出随没。顷刻即愈。活者多人。凡寒毒为斑。
即此可见。使内托无力。则此毒终无出期。日深日甚。难乎免矣。此理甚微。不可不察。
陶华曰。发斑者。大热则伤血。血热不散。里实表虚。热乘虚出于皮肤而为斑也。轻则如疹子。
重则如锦纹。或本属阳。误投热药。或当汗不汗。当下不下。或汗下未解。皆致此。
陈士铎曰。伤寒发症。死症也。然而斑亦不同。有遍身者。有止心窝者。遍身。症似重而反轻。
心窝。症似轻而实重。盖遍身。内热已尽发于外。心窝。热存于心中而不得出。必须用化斑药以
解其热毒之在中。一方最神。名起斑汤。元参三两。当归一两。荆芥、花粉各五钱。升麻、黄连、
茯神各三钱。甘草一钱。煎服。火毒结于内。必须尽情发出。然内无血以养心。则心中更热。火毒
益炽。而不能外越也。故用元参、当归滋心中之血。黄连凉心中之火。花粉消心中之痰。然不开关
以散之。则火内藏而不得泄。故又用升麻、荆芥以发之。甘草、茯神以和之。自然引火外出。而不
内蓄。火既外越。斑亦渐消。又何至于丧命哉。
鳌按。发斑症。或因温毒。或因热病。皆由阳邪内蕴热毒之气。不得宣泄。病至五六日。或七
八日。必大发热。无汗。面赤。烦渴。心闷。(心闷尤切要)然后斑出。大约头面胸腹间先发。
肌肤内。或细如蚊迹。或大如米豆。便隐隐于皮肤之间。一半日便出皮肤之外。甚者浮肿相连。如
云片。如锦纹。其色以红润鲜明者为佳。紫色者热毒较重。黑色邪毒内陷。便为九死一生之症。治
法于初发皮肤之时。急用化斑汤透发之。以解毒清热。邪毒内陷者。羚羊角散、大青汤、元
参解毒汤、犀角解毒汤。选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