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 然汗出。此欲作痼瘕。必大便初硬后溏。以胃中
冷。水谷不别故也。
【目】王肯堂曰。此自汗而兼小便不利者。当分欲食不欲食。欲食者。宜桂枝汤、羌活汤。不欲
食者。宜吴茱萸汤、理中汤。
魏荔彤曰。此原本中风。而病兼水湿者。阳明病欲食。此由中风而成。然阳明宜大便难。今小
便反不利。大便反调。又骨节疼。如有热状。而非大热。则皆风兼湿为患也。夫欲食仍兼风象。小
便不利则湿盛。大便自调则热轻。骨节疼为湿多。热状为热少。此洵风湿与热杂合而成之阳明。俱
不可作胃热论治者也。迨至风邪所变之热。入里而发。透表而汗出。阳明病亦遂解矣。盖胃家热邪。
既为湿间。不能成实。欲食而得食。则胃家之谷气。即能扶正。不解而自解。故水湿之邪。因谷气
得养。即为退舍。且能并力于汗。俾热邪透表而愈。水湿其罪之魁而功之首乎。言脉紧者。言不若
病脉之缓而已。非必如伤寒之紧也。
痼瘕者。阴气坚凝闭秘之症也。胃冷而水谷不别。则温中补胃之不遑已。敢云下哉。
【纲】仲景曰。心下痞。大便硬。心烦。不得眠。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太阳中
风。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
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目】王好古曰。太阳自汗。桂枝汤。阳明自汗。白虎汤。少阴自汗。四逆汤。阳明症。身热
目痛鼻干。不得眠。不恶寒而自汗。或恶热而尺寸俱浮者。白虎汤。
王肯堂曰。此自汗而兼心下痞者。当分恶寒不恶寒。
【纲】仲景曰。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
之。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后服。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目】朱肱曰。阳明病。法多汗。而阳明亦有反无汗之症。不可不察也。
柯琴曰。阳明主津液所生病。故阳明病多汗。多汗胃燥之因也。
【纲】仲景曰。服桂枝汤。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发热无
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
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目】朱肱曰。阳明症。汗多而渴者。不可与五苓散。若汗多胃燥。猪苓复利其小便也。可与
苡仁竹叶汤。
柯琴曰。胃实之病。病机在汗出多。病情在不能食。初因寒邪外束。故无汗。继为胃阳遽反。
故反汗多。



<目录>卷十

<篇名>盗汗

属性:【纲】仲景曰。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目】朱肱曰。脉浮盗汗。黄 汤。或柴胡姜桂汤。桂枝茯苓白术汤。
王履曰。盗汗者。睡而汗出也。睡则胃气行里。表中阳气不致。故津液得泄。觉则气行于表。
而汗止矣。
楼英曰。杂病盗汗。责其阴虚。伤寒盗汗。由邪气在半表里使然也。若邪气在表。则又谓之自
汗矣。经曰。微盗汗出。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又阳明当作里实。而脉浮者。云必盗汗。是犹有表
邪也。非若自汗有表里虚实之别。
【纲】仲景曰。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合目则汗。
【目】刘完素曰。关脉以候少阳之气。太阳之脉浮。阳明之脉大。浮大之脉上关上。故知三阳
合病也。胆热则睡。少阴病且欲眠睡。目合则汗出。以阴不得有汗。但欲眠睡。目合则汗出。知三
阳合病。胆有热也。小柴胡汤、泻心汤。
张元素曰。或谓。此症俱属少阳。篇中亦可用小柴胡否。答曰。可用。夫三阳合病。其邪发见于脉
也。浮者太阳。大者阳明。关上者少阳也。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此胆有热。脉症相符。故出于少
阳篇下。盖脉浮无症不可汗。脉大无症不可下。浮大之脉俱上关。知三阳合病而热在胆也。胆居在
半表里。用小柴胡亦当。



<目录>卷十

<篇名>头汗

属性:【纲】仲景曰。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然汗出则愈。
【目】朱肱曰。汗出谵语者。有燥屎也。过经乃可下也。下之早。语言必乱。以表实里虚故也。
病患表实里虚。元府不开。则阳气上出。汗见于头。凡头汗出者。五内干枯。胞中空虚。津液少
也。慎不可下。下之者。谓之重虚。然头汗出者。有数症。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
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有里也。汗出为阳微。
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症。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
然者。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