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三条。乃太阳中
风之桂枝症。非谓凡中风者盒饭主桂枝也。(明了。)二条脉症。是概风寒杂病而言。三条加中风二字。
其脉其症。悉呈风象矣。
【纲】仲景曰。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
加附子汤主之。
【目】朱肱曰。此症当温其经。故桂枝加附子也。
刘完素曰。汗多亡阳。则卫不固。是以恶风也。桂枝加附子。温其经而固其卫也。
陶华曰。恶风者。风邪伤卫。腠理不密。由是恶风悉属于阳。非比恶寒。乃有阴阳之别者。
鳌按。此四症并见。却以汗不止小便难为重。以二者由于心肾。故专治之。而恶风四肢急俱痊
也。盖太阳虽当汗。汗不止则亡阳。风乘虚入。故又恶风。汗多必津竭。故小便难。四肢者。诸阳
之本。阳亡则不能荣筋。故筋急而屈伸不利也。
【纲】仲景曰。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
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
附子汤主之。
【目】刘完素曰。湿胜自汗。而皮腠不密。是以恶风也。甘草附子汤。所以散其湿而实其卫。
柯琴曰。身肿痛剧。不得屈伸。湿感于外也。恶风不欲去衣。风淫于外也。汗出短气。小便不
利。化源不清也。君桂枝以理上焦而散风邪。佐术、附、甘以除湿而调气。
鳌按。此风湿为病。而湿尤中于周身营卫之间。不能推布其患。为尤重者。故小便不利身肿二
句。最宜着眼。



<目录>卷二

<篇名>振战栗

属性:【纲】仲景曰。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心。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
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目】成无己曰。振者。森然若寒。耸然振动者是也。伤寒而振。皆由虚寒。盖以欲汗之时。
其人必虚。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振近战。而轻者为振矣。战为正与邪争。争则为鼓栗而
战。振但虚而不至争。故惟耸动而振也。下后复发汗振寒者。为其表里俱虚也。亡血家发汗。则寒
栗而振者。谓其气血俱虚也。诸如此者。止于振耸耳。其身为振振摇。振振欲擗地。二者皆发汗
过多。亡阳经虚。不能自主持。故身为振摇也。又非若振栗之比矣。
此二汤。皆温经益阳滋血助气之剂。经虚阳弱得之。未有不获全济之功者。
【纲】仲景曰。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
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汗。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
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
【目】韩祗和曰。汗下后战者。与救逆汤。微减。与羊肉汤。再投而战解。若阴气内盛。正气
大虚。心栗鼓颔。身不战者。遂
成寒逆。宜灸之。或用大建中汤。仲景治尸厥战而栗者。刺期门巨阙。
吴绶曰。凡战者。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须大补气血。予
曾用人参养荣汤得效。
又一人身摇不得眠者。以十味温胆汤倍加人参而愈。内经曰。寒之伤人。使人毛发毕直。鼓颔
战栗而无汗。按此表寒而战栗也。此言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其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
故当战而汗出也。又曰。脉阴阳俱停。以三部浮沉迟数脉同等。必先振栗汗出而解。若脉浮数。
按之不芤。其人本不虚者。则汗出解不战也。若不战而心栗。此阴中于邪。必内栗也。凡正气怯弱。
寒邪在内。必为栗也。宜详究焉。
【纲】仲景曰。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
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目】成无己曰。战与栗二者。形相类而实非一。有内外之别焉。战者。身为之摇。栗者。心
战是也。经曰。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即此观之。战之与振。振轻而战重也。
战之与栗。战外而栗内也。战栗者。皆阴阳之争。伤寒欲解将汗之时。正气内实。邪不能与之争。
则便汗出而不发战。邪气欲出。其人本虚。邪与正争。微者为振。甚者则战。战退正胜而解矣。其
战而汗。因得解者。其人本虚。是以发战。邪气外与正气争。则为战。乃其愈者也。邪气内与正气
争。则为栗。是为甚者也。经曰。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虚微。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
方其里气不守。而为邪中乎中气。正气怯弱。故成栗也。战者。正气胜。栗者。邪气胜也。伤寒六
七日欲解之时。当战而汗出。其有但心栗而鼓颔。身不战者。已而遂成寒逆。似此症多不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