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治伤风自汗,桂枝证表未解,半入里,可以和解者。
脉在肌肉而不可下者也。
或中暑自汗脉虚弱者。
热伤气而反自汗大出,故脉不能自实而反虚弱。
或伤寒自汗,脉滑数而实,表里俱热。
脉沉浮皆得有力而数,身热、头痛、烦渴、腹满、小便赤黄也。或三阳
合病(言太阳、少阳、阳明合受其为病之热气),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燥、面垢、谵语、遗尿。
如误发汗则谵语益甚,下之则便额上出汗,后必发黄。
或厥逆自汗者,是谓热越(言自汗散越也)。如或里热而脉厥者;或下证未全者;兼和解两
感伤寒。此方最解头痛,并止自汗,无问中暑、伤寒、风热杂病,及传染时疫,本非外伤风寒,脉便不
浮,而自汗、头痛,欲作汗病者,并宜服之。
无问四时,但随证而用之。他药仿此。
\x五苓散\x 治中暑,并伤寒大发汗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
利,后热烦渴及表里俱热,饮水反吐(名曰水逆),或攻痞不解,或口干烦渴,小便不利,或痞尚在
而利不止者,或当汗而反下之,利遂不止,脉浮表不解,自利或小便不利者。
凡用五苓散,证无问脉之沉浮。
或一切留饮不散,以此散水止渴,并解两感,太阳、少阴俱病。
经言六经病证者是也。
或一切吐泻霍乱(无问寒热),及小儿泻惊风(无问急慢),皆宜服之。
\x桂苓甘露散\x(一名桂苓白术散)治伤寒中风,冒暑饮食,内外一切所伤,传受湿
热内甚,或头痛、口干,或吐泻、烦渴,或小便赤涩、大便急痛,或泻利间作,
并一切湿热,霍乱吐泻,转筋急痛,腹满痛闷,或中外诸邪所伤而并吐泻者,湿
热之时尤宜服之。
并治小儿惊风。
\x白术散\x 治伤寒杂病,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及气弱久虚,保养衰老兼治酒膈呕哕。
\x四逆汤\x 治伤寒,表热未入于误以寒药下之太早,其表热本未入,因而里
寒,下利不止,或表热里寒,自利不止者,急以四逆温里。
脉浮不渴,小便清白不温,完谷不化者是也。或辨便、溺之色者,须更审其饮食万物之色也。
或下后协热利不止者,咽干烦渴也,谨不宜温也,宜五苓之类散其湿热也。惟里寒者可以温之,止其寒泻。
利止里和,表证尚在者,急以桂枝汤解表也。或杂病寒饮呕吐者,或寒湿泄泻者。
然虽杂病,若湿热吐泻者,不宜此方。虽亦有湿热痞闭之微者,误中辛
热开发而效,甚者强劫不开,则怫热病转加也。惟里寒可通用四逆汤也。
\x茯苓半夏汤\x 治伤寒杂病,一切呕吐或喘咳、头痛者。
\x半夏橘皮汤\x 治伤寒杂病,呕哕风眩,痰逆咳喘,头痛并风热反胃吐食诸证。
\x黄连解毒汤\x 治伤寒杂病,并酒燥热毒,烦闷干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
眠,凡一切大热狂躁喘满及阴厥极甚,蓄热内深,俗妄传为阴毒者(见前辨);表热
太甚,头项、肢体痛不可忍,脉洪躁,里有微热不可汗者;或湿热内甚,或欲作痢者。
大便溏数而少腹急痛,小便赤或涩者,必欲作痢也。
或已利,热势甚者(并服本方);及下之前后,寒凉诸药不能退其热势之甚者。两感诸证同法。
两感者∶一日,太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耳
聋、囊缩而厥,通宜此方以退表里诸热。朱氏不明此皆热证,妄言前三日真为病寒,以四逆汤急温里,
而后以桂枝汤急解表,大误人也。
此二方皆不可用,但随表与里,热势微,甚以退其热,使无致热极而死者是也。若势甚宜下者,加
大承气汤下之。及夫经言,此三日传受,亦大略之法也。大抵宜随证以施治,亦不必拘也。
或势甚欲下,虑不能退其热者,加大承气汤下之。或热结极深,而诸药数
下,毕竟不能利,不救必死者,此法更下甘逐末一钱以下之(吐利同效)。或但自热
结胸中,心胸高起,腹虽不满,而但喘急、闷结、谵妄、昏冒,关脉沉数而紧
者,尤宜此法急以下之。



<目录>卷中\伤寒总评

<篇名>吐愈佳

属性:瓜蒂散 治表证罢,邪热入里,结于胸中,烦满而饥不能食,微厥而脉乍紧者,宜以吐之。



<目录>卷中\伤寒总评

<篇名>诸可下证

属性:\x大柴胡汤\x 诸服小柴胡汤证后,病不解,表里热势更甚而心下急郁微烦,或
发热汗出不解,下心痞硬,呕吐下利(以上属太阳);或阳明病,多汗;或少阴病,
下利清水,心下痛而口干;或太阴病,腹满而痛;或无表里证,但发热七、八日,虽脉浮而数,
或脉在肌肉,实数而滑者;及两感诸证,可微下者,双除表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