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赤脉沉迟。汗出中心常郁懊。(仲景云。下利脉沉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
必郁冒汗出。)吐下汗后或动经。(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气上冲咽喉。郁冒。经脉动惕
者。久而成痿。)汲水灌身那得好。(仲景云。荣卫中风。医为大热。解肌发汗。热不止。又汲水灌其身。栗栗振寒。则
以重被覆之。故汗出而冒烦。)汗下表里已先虚。汗出表和痊可保。(仲景云。太阳病下之而愈。先复发汗。以此表里俱
虚。其人必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



<目录>卷四

<篇名>第六十四证・干呕歌

属性:阳明胃络从头走。气上逆行须便呕。(呕者胃不和也。胃之络从头走足。今气上行而逆。故呕也。)阳明多呕小柴胡。
(仲景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小柴胡汤。)胸中有热黄连候。(仲景云。伤寒。
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第二十五。)水停心下茯苓甘。(发汗吐下后。心下逆。满者。
茯苓甘草汤。又方。心下有水气。干呕者。小青龙汤主之。)先呕后渴五苓救。(仲景云。呕而渴者。五苓散主之。)汗后
余热竹叶汤。(汗后虚烦呕逆者。竹叶汤或橘皮汤。)烦虚栀子豉汤授。(烦虚者。栀子豉汤主之。得吐勿服。余者呕而有
脓者。不可治呕。脓尽乃愈。)又有少阴呕证存。真武汤中加减否。(仲景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
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而利。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自利。或下利。或呕者。玄武汤主之。论中有加减之
法。)



<目录>卷四

<篇名>第六十五证・吐逆歌

属性:吐有冷热两证异。内脉外形当仔细。(吐有胃冷。有胃热者。当以内脉外形辨之。)烦渴脉数手心热。此是胃热之所
致。(孙尚云。脉来数。手心热。烦渴者。胃热也。竹茹汤证。)曾经汗下关脉迟。胃中虚冷理中治。(肝脉迟。胃虚也。
理中丸及汤主之。)膈上寒痰四逆汤。(仲景云。若膈上有寒。欲干呕者。不可吐。当温之。宜四逆汤。)汗后虚烦竹叶已。
(汗后虚烦呕吐者。竹叶并橘皮汤证。)少阴欲吐复不吐。必竟吐之当审记。(仲景云。少阴病。其人饮食入。则心中温
温欲吐。复不得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此胃中实也。不可下。当吐之。)



<目录>卷四

<篇名>第六十六证・霍乱歌

属性:呕吐而利名霍乱。(仲景云。病有霍乱者。何也。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四肢逆冷诚斯患。寒多不饮理中丸。
热多而渴五苓散。(仲景云。霍乱而头痛发热。身体疼痛。热多。欲饮水。五苓散。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主之。又云。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四逆汤主之。)暑月忽然心撮痛。两脚转筋多冷汗。上吐下利并躁烦。水沉香
薷煎数盏。(暑月阴阳不和。清浊相干。食饮饫饱。伤于脾胃。而又取凉就冷。阴阳交错。变成吐利。三焦溷乱。腹中撮
痛。大渴而烦。两脚转筋者。当用香薷散主之。)



<目录>卷四

<篇名>第六十七证・头疼歌

属性:三阳往往病头疼。随证医治(平声。)各异能。(三阳经络上至于头。三阴至胸中而还。故三阳之邪至头。必头疼也。)
太阳身热麻黄证。(仲景云。太阳病头疼发热。身疼。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无热阳明胃气蒸。(仲景云。阳明病。
手足若厥者。其人头必痛。若不呕不饮。手足不厥者。其头不痛。)少阳受病脉弦细。小柴胡证自分明。(仲景云。伤寒。
其脉弦细。头痛发热。此为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则谵语为属胃。胃和则愈。不和则烦而悸。)三阴太少无头痛。为是
厥阴之证形。(三阴之中。太阴少阴无头痛。惟厥阴有也。)非时忽有 首疾。( 音消。出周礼。)必是停痰湿气并。(停
痰湿气。亦令人头痛。)



<目录>卷四

<篇名>第六十八证・胁痛歌

属性:少阳胆经循胁过。邪入此证痛无那。(那音糯。仲景云。少阳经络。循胁贯耳。因邪在此。则胁痛而耳聋。)心下坚
满引胁痛。十枣医治定须可。(仲景云。太阳中风。吐下呕。头痛。心下痞。坚、满、引胁下痛。表解里未和者。十枣汤
主之。)阳明坚满大便结。项强不食并潮热。因而转入少阳经。唯小柴胡汤紧切。(仲景云。阳明病。不大便。胁下坚满。
舌上有苔者。可与小柴胡汤。又云。项强胁下满者。可与小柴胡汤。又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食。小柴胡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