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强。筋脉受之。则口噤项强。反张强直
也。头热足寒。面目赤。头动摇者。风为阳邪。挟湿上行。风湿化热而上淫也。此痉
病之形症也。盖因风湿热邪。乘虚而入于筋之故也。
又评∶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但阳主动。阴主静。是当以强直而安静者主湿。强直
而搐搦者主风。千金方谓湿热入于肾中亦为痉。小儿痫热盛亦为痉。王海藏谓反张太阳痉也。低头视。
手足牵引。肘膝相构。阳明痉也。一目或左或右斜视。
一手一足搐搦。少阳痉也。太阳固属风寒。阳明少阳。亦风火热之内作。皆当以存阴驱热为治。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邵评∶痉脉按之紧如弦。邪气坚实也。直上下行。阳邪盛也。上条揭痉之主症。此条揭痉之主脉。
痉脉沉而细者。为难治。
邵评∶脉细则易亡阴。痉病见之则难治。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邵评∶无汗为表实。反恶寒者。风邪挟寒也。以其表实有寒。故曰刚痉。若汗出为
表虚。不恶寒者。风变而外伤筋脉也。以其表虚自汗。故曰柔痉。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此刚痉无汗反恶寒主方)
邵评∶邪在太阳阳明之界。热并胸中。津不布而无汗。肺不行水而小便少。热气
上冲于胸。则口噤不得语。驯至面赤头摇。项背强直之症。此欲作刚痉。用葛根汤治。表实无汗之
痉也。因葛根汤。即桂枝汤加麻葛。风邪挟寒而表实。此汤为治刚痉无汗者之正法。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KT KT 然。脉反沉迟。此为柔痉。栝蒌桂枝汤主之。(此柔痉汗出不
恶寒主方 KT KT 即颈项强之貌)
邵评∶太阳病者。太阳一经之症悉具也。脉沉迟。乃津液少而营卫之行不利也。
风淫于外。汗出而消伤于内。用桂枝去风。加栝蒌根。兼滋其内也。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介齿。可与大承气汤。(初病在太阳仅背项强直若
不早治则转入阳明而病更剧脚挛齿介者以阳明之脉起于脚而络于齿也承气是下其热非下其食也)
邵评∶此痉病之属阳明瘀热者。阳明之筋起于足。结于跗。阳明之脉入齿中。挟
口环唇。循喉下膈。阳明热极。故见是诸症。用大承气涤其热以救其阴。亦急下存阴之治也。乃治阳
明热盛之痉。用大承气汤。然可与二字甚活。临症酌而用之。初非定法也。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邵评∶发汗太多。津液伤而不涵养筋脉。故致痉。此为液亏致痉。病由内虚所致。
邵评∶风病应肝而主筋。妄下伤胃液。液不养筋而痉。复汗以耗其阴。阴液燥则
拘急也。此条因妄下而伤阴致痉。亦内虚也。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以上述金匮法)
邵评∶疮家身痛。是营虚筋脉失养。故戒发汗。汗之则津液越出。筋虚燥。亦挛急
而为痉矣。此疮家发痉。亦由液耗而内虚使然。
经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其势勇猛。故曰刚痉。又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其势弱
软。故名柔痉。柯韵伯以痉之属风者。不因风而因热。属湿者。不因湿而因燥。虽似
太凿。然戒人不可以劫液之品治痉。实属良工苦心。
邵评∶一由火热内盛。热极化风而成痉。一由湿热挟风内灼。伤阴化燥而成痉。
痉虽因于风湿外邪。其伤阴劫液之药。总当慎用。
愚按 症。即痉症也。其因有二。一属风湿之邪。合而为痉。即内经所云属风属湿是也。一属
过表汗多。耗其津液而成痉。即仲景所云发汗太多。因致 是也。分属之。则治法庶无悖谬。
邵评∶痉症有外邪内伤虚实二因。若外着风湿之邪。入于筋脉而成痉者。此实症也。可用金匮
诸方治之。若汗下误施。产后亡血。津液伤耗。筋脉失养而痉者。
此内伤虚症也。宜滋液熄风和络治之。
如太阳未曾表汗而发痉。明系风湿之邪混扰于太阳。风湿相持而不解。则湿热交并。留滞经络。
营卫不和。津液不行。筋脉失所养而作也。此是伤寒类症。非伤寒变症也。其证背反张。头摇。口噤。
项强。拘急。转侧艰难。身热足冷。当审其风湿甚者。
则有汗而为柔痉。风寒甚者。则无汗而为刚痉。金匮法以栝蒌桂枝汤治太阳柔
痉。以葛根汤治太阳刚痉。以大承气汤治阳明刚痉。金鉴法。均以小续命汤为主治。刚痉去附子。柔痉
去麻黄。表实去参附。加二活。里实去参附。加硝黄。
邵评∶风寒湿邪。留滞经络。未经表汗而发痉。此是外邪实症。可用金匮诸方治。若伤寒过表。
汗多而成痉。乃是伤寒变症。治分两途。盖汗多则血液干枯。筋无所养。而痉作也。非湿非风。不得妄施
前药。故凡伤寒汗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