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表寒未解无用白
虎之理



<目录>卷三\太阳经上编(五十三章)

<篇名>白虎证三(太阳三十九)

属性: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脉浮发热无汗是表未解也此合用大青龙双解表里不可与白虎汤但清其里若渴欲饮水而无表证者是汗出而热退也汗后
阳泄宜防知膏伐阳白虎而加人参清金益气生津化水汗后解渴之神方也



<目录>卷三\太阳经上编(五十三章)

<篇名>白虎加人参汤(九)

属性:石膏(一斤碎)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于白虎汤内加人参三两余根据白虎汤方法



<目录>卷三\太阳经上编(五十三章)

<篇名>白虎证四(太阳四十)

属性: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表解故无大热背微恶寒即前章表有寒也阳乘阴位而生里热则阴乘阳位而生表寒远则客于肢节近则浮于脊背脊背肢节
皆阳位也



<目录>卷三\太阳经上编(五十三章)

<篇名>太阳风寒五苓散证三章(太阳入太阴去路)

属性:太阳表证未解而里有水气小青龙五苓散皆解表泄水之剂而小青龙之表药则用麻黄五苓散之表药则用桂枝其里水则同
而表证之风寒则异也小青龙但用麻黄发汗以泄水其于大便微利者方用芫花小便不利者方用茯苓五苓散则兼用二苓泽泻泄
水以发汗以风家内热燥渴甚于伤寒是以燥胜其湿则火亦偏旺湿胜其燥则水亦偏多其传阳明而用白虎燥盛者也其传太阴而
用五苓湿盛者也伤寒多传太阴病水者固众中风多传阳明病水者亦繁此燥证之所以少而湿证之所以多也(温疫水证最多亦
以饮冷不消故也)



<目录>卷三\太阳经上编(五十三章)

<篇名>五苓散一(太阳四十一)

属性: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经尽不解而且烦渴思饮外而发热是有表证内而作渴是有里证内渴欲饮水而水入则吐者是有里水瘀停
也此名水逆由旧水在中而又得新水以水济水正其所恶两水莫容自当逆上也五苓散桂枝行经而发表白术燥土而生津二苓泽
泻行水而泄湿也多服暖水蒸泄皮毛使宿水亦从汗散表里皆愈矣



<目录>卷三\太阳经上编(五十三章)

<篇名>五苓散(十)

属性:茯苓(十八铢) 猪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目录>卷三\太阳经上编(五十三章)

<篇名>五苓证二(太阳四十二)

属性: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汗后阳虚湿动君相二火浮升故作燥渴其渴者湿邪较甚故用五苓不渴者湿邪较轻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泄水而疏木
和中而培土防其湿动而生水瘀也



<目录>卷三\太阳经上编(五十三章)

<篇名>茯苓甘草汤(十一)

属性: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 生姜(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目录>卷三\太阳经上编(五十三章)

<篇名>五苓证三(太阳四十三)

属性: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 之灌之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
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方在太阳一百十七)白散亦可服
五苓散证水饮在内郁格经阳而生外热病在阳分应当以汗解之使里水化汗病可立愈乃反以冷水 之灌之皮肤得冷汗孔
皆阖表热被冷水却逐而不得外去弥更益其烦躁卫郁欲发升于孔窍而外寒阖秘不能透发于是冲突皮肤肉上如粟粒凝起经热
内蒸烦热作渴意欲饮水而停水在内其实反不渴者宜服文蛤散文蛤利水解渴也若不瘥者则是水旺湿多文蛤不能胜任仍与五
苓散若寒邪上逆实结胸膈肺郁生热而外无热证则表邪已退宜与小陷胸汤黄连栝蒌泄热而涤郁半夏降逆而开结也白散桔梗
贝母清降其虚热巴豆温破其实寒令其涌泄而去以绝根株亦可服也



<目录>卷三\太阳经上编(五十三章)

<篇名>文蛤散(十二)

属性:文蛤(五两)
上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方寸匕



<目录>卷三\太阳经上编(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