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将理失节,服冷药太多,伏热在脏,手足厥逆,爪甲稍青,恐阳气渐衰成阴毒瓦斯,踟蹰之间,
变入狐惑,面色斑斑如锦纹,
木通桂枝汤
。
木通 桂(各一两) 吴茱萸 细辛(各一分) 甘草(半两) 葱白(六茎) 枣(九个)
咀,水二升半,煎一升二合,去滓,温作四服。
伤寒三七日至四七日,劳 不歇,热毒不止,乍热乍寒,乍瘥乍发,动作如疟,
鳖甲恒山汤
。
鳖甲 恒山 牛膝(各三分) 大青 牡丹(各半两) 石膏(二两) 乌梅肉 甘草(各一分)
淡竹叶 豉 生麦门冬 生地黄(各二合半)
咀,水五升,煎二升半,温饮一盏。
伤寒八九日不瘥,名曰败伤寒,诸药不能治者,
鳖甲犀角汤
。
鳖甲 升麻 柴胡 乌梅肉 枳实 犀角屑 黄芩(各半两) 甘草(一分) 生地黄(二合半)
咀,水三升,煎一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败伤寒,头痛骨肉痛,荒言妄语,医所不能疗者,用前黑奴丸主之。(方在杂汗证中。)
庞曰∶有人患时气,经六七日,因发狂,遂眼瞪不瞬,手挛 曲,口噤或有张口者,冥冥不知
人事,口鼻气绝,但心头温,面色和,六脉皆动,一如尸厥,如此不省五六日。因作成败计,救用
风引汤加附子,灌下两服遂省。
风引加附子汤
寒水石 石膏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滑石(各六钱) 附子(一个) 龙骨 大黄
干姜(各四钱) 甘草 牡蛎粉(各二钱) 桂枝(三钱)
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饮之。
【目录】卷第五
【篇名】小儿伤寒证
属性:小儿伤寒发热,自汗多啼,
葛根芍药汤
。
葛根(三分) 芍药 甘草 黄芩 桂枝(各半两)
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温作二服,相次与之。热盛者,去桂,加升麻半
两。无汗者,加麻黄一两。喘者,加杏子半两。
庞曰∶小儿伤寒,始因壮热不除,被汤丸下后,其项强眼翻,弄舌搐搦,如发痫状,久则哽气,
啼声不出。医以为惊风,屡服朱砂、水银、牛黄、录粉、巴豆、竹沥之类,药皆无验。此由误下后,
毒瓦斯结在心胸,内热生涎,涎裹诸药,不能宣行所致也,
荡涎散
。
粉霜(一钱) 腻粉(二匣) 芫花(一分)
细末,暖浆水调下,一岁半钱,病势大者再服。白色着底者,粉霜也,宜尽
之。良久得睡,取下黑黄涎裹包丹砂之类,皆成颗块,啼声便出,立安。
庞曰∶小儿结胸,亦如前状,但啼声出,医亦多作惊风治之。其脉浮滑,试以指按心下,则痛
而啼,宜半夏黄连栝蒌汤斟酌服,当下黄涎便瘥。(方在结胸门中。)
小儿伤寒,蒸起风热,发痫,手足搐掣不省,
蛇皮汤
。
麻黄 大黄 牡蛎 黄芩(各四钱) 寒水石 白石脂 赤石脂 石膏 紫石英 滑石(各八钱)
人参 桂枝 龙齿(各二钱) 甘草(三钱) 蛇蜕皮(一钱)
粗末,每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温分二服,热多者进三服,以水并竹沥中半煎,尤佳。
小儿伤寒后,胃中有热,烦闷不食,至日晚潮热颊赤,躁乱呕吐,
芦根汤
。
生芦根 生茅根 赤茯苓 子芩 麦门冬 甘草 生姜(各一分) 小麦 糯米(各二百粒)
细锉,水一升二合,煎六合,去滓,分三服,立效。
小儿伤寒,咳嗽,胸膈痰壅,喉中呀呷声,
射干汤
。
射干 麻黄 紫菀 桂心 半夏(各半两) 甘草(一分)
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汁少许,煎六分,去滓,入蜜半匕烊化匀,
温作二服。
又方,
甜葶苈汤
。
甜葶苈(炒) 杏仁(炒) 麻黄(各等分)
粗末,每二钱水一盏,煎五分,温温分减服。
小儿伤寒后,盗汗,体热咽干,
犀角黄 汤
。
犀角屑 茯神 麦门冬 黄 人参(各半两) 甘草(一分)
粗末,每三钱水一盏,煎五分,温温服。
小儿伤寒里不解,发惊妄语,狂躁潮热,
钩藤大黄汤
。
钩藤皮 当归 甘草(炙) 芍药(各半两) 大黄(三分)
粗末,每三钱水一盏,煎六分,温温服,以利为度。难利者,间茵陈丸服。(方在伤寒门中。)
此方不唯治伤寒,常时小儿伤食,作惊发痫,不乳,温壮KT ,皆可斟酌与服,以利为度。
【目录】卷第六
【篇名】伤寒杂方
属性:冬夏伤寒,发汗极效,
时雨散
。(冬春及夏初行之大验。)
苍术(四两) 甘草 麻黄(各二两) 猪牙皂角(四挺)
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三两沸,和滓温服,盖覆取汗出,立效。但是时行寒疫,皆宜服
此,可多合以拯贫民。
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