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61-伤寒总病论-第21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br>天行瘥后,劳复发热,呕吐食不下,
芦根汤

芦根(半升) 生姜(二两) 橘皮 枇杷叶(各一两)
咀,水三升,煮一升半,去滓,温饮一盏,大效。心烦躁加石膏二两,加水一升,煮二升。
【目录】卷第三
【篇名】阴阳易证
属性:阴阳易病者,阴阳相感动,其毒瓦斯着人,如换易也。男子病新瘥,女子与之交,女子得病,名
曰阳易;女子病新瘥,男子与之交,男子得病,名曰阴易。若二男二女则不相易。然女犯男得病,
鲜有死者;男犯女得病,救稍缓则十无一人得生者。若女犯男,男自发劳复,则女不病;男犯女,
女自发劳复,则男得病亦轻。富贵之家,虽知其事,后生轻于自恣,犯之多致不救;田野之人,蒙
蒙昧昧,只知伤寒能
死人,因此病死者十有三四矣,皆不知其所犯之由,深可伤也。男子女人阴阳易病,其状身体疼痛,
热上冲胸,头重不能举,眼内生眵,四肢拘急,小腹绞痛,手足拳则暴死,其亦有不即死者。若小
腹里急,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百节解离,经脉缓弱,血气虚,骨髓竭,便吸吸气力转少,着床
不得动,起止仰人引,岁月死,宜此方,
足甲 灰散

取交接妇人手足甲二十枚, 近隐处一尺,同烧灰,或米饮调下二钱,日三服。阴头微肿,小
便利为愈;若未愈,灸阴头一百壮便瘥。阴头在毛际间,提阴向上,当头是穴。
女子阳易则取男子手足爪甲, 近隐处,如前烧服之。可灸毛际横空上,中央曲骨,一穴百壮。
男子阴易如前法灸,若阴卵缩未下,灸足大拇指旋毛上,小炷七壮,是大敦二穴。男女初得阴
阳易病,便服薤根鼠矢汤,出汗有验。
伤寒口干喜唾方。
大枣(四十枚,煮,去皮核) 乌梅(肥者十个,去核,为末)
上以枣肉和为丸,含化自然汁。
【目录】卷第四
【篇名】暑病论
属性:庞曰∶冬伤于寒,夏至后至三伏中,变为暑病,其热重于温也。有如伤寒而三阴三阳传者,有
不根据次第传,如见五脏热证者,各随证治之。
【目录】卷第四\暑病论
【篇名】暑病表证
属性:暑病
代桂枝并葛根证

桂枝 芍药 知母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黄芩(一两半) 葛根(二两) 枣
(十六枚)
咀,水六升,煮取三升,通口服一盏,相次取汗。
暑病
代麻黄证

桂枝 杏仁 知母(各一两) 麻黄(三两) 甘草 黄芩(各一两)
煎如前法。
暑病
代青龙汤证

麻黄(二两) 石膏(三两) 知母 桂枝 甘草(各一两) 杏仁(三十枚) 生姜(一两半)
枣(十六个)
如前煎服。
暑病
代葛根麻黄证

葛根(二两) 麻黄(一两半) 桂枝 甘草 知母 黄芩 芍药(各一两) 生姜(一两半)
枣(十六枚)
如前煎服。
暑病三日外至七日,不歇内热,令人更相染,
大青消毒汤

大青 芒硝(各二两) 山栀子(一两) 石膏(四两) 豉(半升) 湿地黄(半升)
咀,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化之,温服一盏,以热除为度。
暑病通用白虎,一如伤寒与 证用之。(方在厥阴证中。)
暑病通用麦奴丸。(方在杂汗证中。)
暑病若吐下后,别见形证,一如伤寒门治之。
暑病哕逆、发斑、疮豆坏候,一如温病门治之。(以上四条,先生所论。)
预防热病急黄贼风,
葛粉散

葛粉(二升) 生干地黄(一升) 香豉(半升)
细末,食后服方寸匕,牛乳蜜汤、竹沥米饮、乌梅汤任性调下,日三服,有病者日五服。
【目录】卷第四\暑病论
【篇名】《素问》载五种暑病
属性:肝热病者先左颊赤,肺热病者先右颊赤,心热病者颜先赤,(颜,额也。)肾热病者颐先赤,
(颐,颊也。)脾热病者鼻先赤。(土主中央。)病虽未发,见赤色刺之,名曰治未病。
肝热病者,先小便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
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 ,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喜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
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心烦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
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起走胸膺背,不得太息,
头痛不任,汗出而恶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