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咽燥鼻干,头眩心悸。(宜竹叶汤,方在不可汗证中。)
动气在左,不可下,下之则腹里拘急不止,动气反剧,身虽有热反欲倦。(先服干姜甘草汤,方
在太阳证中,后服建中汤,方在不可汗证中。)
动气在上,不可下,下之则掌握热烦,身冷,热汗自泄,欲水自灌,竹叶汤主之。(方在不可
汗证中。)
动气在下,不可下,下之则腹满,卒起头眩,食则下清谷,心下痞坚,半夏泻心汤主之。(方
在痞证中。)
咽中闭塞,不可下。
庞曰∶诸脉濡弱微虚细相搏,俱不可下。
诸四逆,不可下,虚家亦然。
庞曰∶若下证悉具而见四逆者,是失下后气血不通使然,但手足微厥,掌心常温,时复指稍温
便下之,不可拘忌也。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也。
庞曰∶凡下证,小便不利或尚少,未可攻之也。
不当下而强下之,令病患肠胃洞泄不禁而死。



<目录>卷第二

<篇名>可水不可水证

属性:庞曰∶凡病非大渴,不可与冷水。若小渴口咽干,小小呷滋润之;若大渴烦躁甚,能饮一斗者
与五升,能饮一升者与半升,若乃不与,则干燥无由作汗,烦喘而死者多矣,但勿令足意饮也;若
大汗将来,躁渴甚者,但足意饮之勿疑。常人见因渴饮水而得汗,见小渴遂强与之致停饮,心下满
结喘而死者亦多矣。其有热脉数,尚可作汗而解者,出于天幸也。
\x五苓散\x 治病患水药入口则吐,或渴而呕者,或汗后脉尚浮而烦渴者,或下利渴而小便不利
者,或因渴停水心下,短息者,难治。呕而小便不利者,皆主之。
猪苓 白术 茯苓 桂枝 泽泻(各半两)
细末,白饮调下二钱,日三服,数饮暖水,汗出效。
阳明病,小便数者,大便即坚,不更衣十日无所苦。欲得水,但与之,当以法救;渴者,五苓
散主之。
霍乱,头痛发热,身体疼,热多欲饮水,五苓散主之。若得病无热,但狂言烦躁不安,精采不
与人相当,勿以火导之,但以猪苓散方寸匕服之。当逼饮新汲井水一升,即令指刺喉中吐去之,病
随手愈。若不能吐者,勿强与水,水停则结心下也,当以药吐之,不尔,更致危病。若当吐不吐时,
以猪苓散吐之,其死迨速矣,亦可针之尤佳。夫饮膈实难治,此皆三死一生也。太阳病,发汗后,
大汗出,胃中干,躁烦不得眠,其人欲饮水者,但与之,当稍稍饮之,令胃和则愈。



<目录>卷第二

<篇名>可吐不可吐证

属性:庞曰∶胸膈痞闷,痰壅塞碍,脉得浮或滑,并宜瓜蒂散吐之。(方在厥阴证中。)产后六七日
内下泻,诸药不效,得此脉与吐之,泻立止。
下利日数十行,其脉反迟,寸口微滑,吐之则止。
庞曰∶虚家当吐而不敢吐之,宜以枳实散压气毒痰水,过日毒入胃,乃可微下之也。
诸四逆脉微弱虚细,或弦迟,虽中满闷,不可吐,宜橘皮汤、枳实散之类。(橘皮汤在和表证
中,枳实散在叙论中。)
不可吐而强吐之,气筑心即死矣。



<目录>卷第二

<篇名>可灸不可灸证

属性: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贲豚,气从少腹上撞者,灸其核上一壮,与桂枝加
桂汤。(桂枝汤内加桂枝足成一两一分,如前法煎之。)
少阴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发热,不死,灸少阴七壮。
下利,手足厥无脉,灸之不暖,反微喘者死。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合灸不灸,令病患冷结,久而弥固,气冲心而死。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
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脉浮,当以汗解,而反灸之,邪无从去,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当重而痹,此为火逆。若
欲自解,当先烦,烦乃有汗,随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以知汗出而解。
脉浮热甚而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咽燥必唾血。
不当灸而误灸,令火邪入腹,干错五脏,重加烦而死。



<目录>卷第二

<篇名>可火不可火证

属性:下利,谷道中痛,当以熬盐末熨之,或炒枳实末温熨,二味相兼益佳。若脐下
冷结,不可便熨,冷气攻心腹必死。须先用药温之,久而可熨。凡脐下冷结成关阴,大小便不通,
服药虽多,不见效,以炒盐熨脐下,须臾即通。然关阴已,服巴豆、甘遂、大黄、轻粉之类太多,
即暴通利而损人,尤宜详之也。



<目录>卷第二

<篇名>可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