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者,死。
下利,先厥后发热,利必自止。不尔,咽中痛,或喉痹;若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厥而下利者,当不能食;反能食者,为除中,必死。能食反发热,脉数者,必发痈脓;厥而呕,
胸胁烦满,后必便脓血。
病者手足冷,小腹按之痛,此结冷在膀胱关元也。(当关元灸之。)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
卧者,死。
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胃中,心下满而烦,不能饮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宜\x瓜
蒂散\x。凡病可吐者皆宜此方。
瓜蒂 赤小豆(等分)
细末,别以香豉一合,热汤三盏,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一钱,温温顿服。不吐者,少少
加药再服,得吐快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服。(有用丁香者吐之,多霍燥人。)
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次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x茯
苓甘草汤\x
茯苓 桂(各一两) 生姜(一两半) 甘草(半两)
细锉,水二升,煎一升,温饮一盏,悸止为度。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
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宜\x麻黄升麻汤\x。(有不因下而自利加衄血者,亦宜此方。)
麻黄(一两) 升麻 当归(各半两) 知母 黄芩 葳蕤(各三钱) 芍药 天门冬 桂枝
茯苓 甘草 石膏 白术 干姜(各一钱半)
细锉,水二升半,先煮麻黄一二沸,去沫,内诸药,煮一升二合,去滓,温服一盏,如人行七
八里久,进一服,以汗出即住服。
本自寒,医复吐下之,寒格愈逆,食入口即吐,宜\x干姜黄芩汤\x。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一两半)
细锉,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一盏。
下利,微热而渴,脉弱者自愈。脉数汗出亦然,紧为未解,发热而厥,七日下利,为难治。
凡厥,通用四逆汤,方在四逆证中。谓其脉浮迟,或微,或细,或沉,皆属里有寒也。
厥而脉滑者,为里有热,\x白虎汤\x主之。
知母 石膏(八两) 甘草(半两) 粳米(三合)
以水五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盏,日三服,有渴加人参半两。
庞曰∶三阳皆有合病。凡合病者,有十四证,唯三阴无合病。



<目录>卷第一

<篇名>两感证

属性:庞曰∶《素问》载两感于寒,其脉应与其病形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头痛,口干而烦满;
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
浆不入口,不知人,六日死。言其六日死者,是脏腑荣卫或有所通行,故四日少阴与太阳俱病,五
日太阴与阳明俱病,六日厥阴与少阳俱病,是重传得六日死矣。其有三日死者,《素问》谓阳明为
五脏十二经脉之长,其邪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绝,故死矣。夫邪气盛则实,表里邪实,并
领血气入胃,不通于荣卫气血,故气血随邪而尽,则三日死矣。其脉候《素问》已脱,
今详之。凡沉者,皆属阴也。一日脉当沉而大,沉者,少阴也,大者,太阳也;二日脉当沉而长;
三日脉当沉而弦,乃以合表里之脉也。沉长、沉弦皆隐于沉大。凡阴不当合病,唯三阳可以合病,
今三阴与三阳合病,故其脉似沉紧而大,似沉实而长,亦类革至之死脉也。



<目录>卷第一

<篇名>三阴三阳传病证

属性:庞曰∶伤寒一日,巨阳受病,前所说膀胱详矣。《病源》云小肠,虽则误其标本,其手足阴阳
自有并病者。故《素问》云∶六日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是
表里次第传,不必两感,亦有至六日传遍五脏六腑而死者也。《素问》云∶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
为热,其有躁者在手。假令第一日脉不躁,是足太阳膀胱脉先病;脉加躁者,又兼手太阳小肠也。
又云∶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假令第四日脉静者,足太阴始传病也。脉
加数,又兼手太阴病也。故六日亦能传遍脏腑也。躁谓脉数,静谓脉不数,用药则同,若用针,须
取足与手之经也。



<目录>卷第二

<篇名>可发汗证

属性:大法春宜发汗。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自发热,阴弱者自汗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
鸣干呕者,\x桂枝汤\x主之。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大枣(六个)
咀,水三升半,微火煎取一升七合半,生布绞去滓,温服一盏。须臾,啜热粥一碗,令助药
力。周覆一时,遍身 者益佳,不可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