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 甘草(炙) 人参 生姜(各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洗) 大枣
(四枚) 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纳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服。
小柴胡汤原方加芒硝。而分两较轻。盖潮热固为内热之候。但其人业已微利。是里气已
通。
特因下不如法。故府邪未解。则无取大柴胡之峻攻。其柴胡证之未罢者。亦已先用小柴胡汤
以解外。此更无须柴胡之全剂。故复减约其分两。而但加芒硝以微通其滞。此剂之最轻者。
张令韶谓当用大柴胡汤加芒硝。与经旨大悖矣。
徐灵胎曰。大柴胡汤加大黄枳实。乃合用小承气也。此加芒硝。乃合用调胃承气也。皆
少阳阳明同治之方。



<目录>下集

<篇名>柴胡加桂枝汤

属性: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枚擘)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服。
此合桂枝小柴胡二方。而各取其半。用以和解太阳少阳各半之邪。经云。伤寒六七日。
发热
微恶寒。支节烦疼。此太阳之表邪未解也。微呕心下支结。则证兼少阳矣。按支结者。结而
不痛。与结胸殊。不可攻下。只宜和解。此方之义。和营卫以通津液。仲景已自注明白。故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亦用此方。以复阳和阴。今人误用此汤以发汗。岂非大谬。



<目录>下集

<篇名>柴胡桂枝干姜汤

属性:柴胡(半斤) 桂枝(去皮) 黄芩(各三两) 栝蒌根(四两) 干姜(三两) 牡蛎(三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
烦。复服。汗出便愈。
此方全是小柴胡加减法。柯韵伯曰。心烦不呕而渴。故去参夏加栝蒌根。胸胁满而微结
。故
去枣加牡蛎。小便虽不利。而心下不悸。故不去黄芩。不加茯苓。虽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参
而加桂枝。并以干姜易生姜。散胸胁之满结也。可见小柴胡加减之法。出入变化。妙用无穷
。真神于法者矣。



<目录>下集

<篇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属性:柴胡(四两) 半夏(二合洗) 龙骨 人参 茯苓 铅丹 生姜(切) 桂枝(去皮) 牡蛎
(各一两半 ) 大黄(二两) 大枣(六枚擘)
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
牡蛎
汤主之。按此证全属表邪误下。阴阳扰乱。浊邪填膈。膻中之气。不能四布。而使道绝。使
道绝。则君主孤危。因而神明内乱。治节不行。百骸无主。以致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
。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种种皆表里虚实。正邪错杂之证。但病属表邪陷入。则阴阳出入之
界。全藉少阳为枢纽。故以柴胡名汤。而阴邪之上僭者。复桂枝生姜半夏以开之。阳邪之

陷者。用黄芩大黄以降之。使上下分解其邪。邪不内扰。而兼以人参大枣。扶中气之虚。龙

牡蛎铅丹。镇心气之逆。且柴胡大黄之攻伐。得人参扶正以逐邪而邪自解。龙骨牡蛎之顽钝
。得桂枝助阳以载神而神自返。其处方之极错杂处。正其处方之极周到处。不如此。其何能
施补天浴日之手。而建扶危定倾之业耶。神哉弗可及已。



<目录>下集

<篇名>小建中汤

属性: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大枣(十
一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桂枝汤倍芍药而加胶饴也。本太阳表药。一转移而即变为安太阴之制。神化极矣。伤
寒二
三日。心中悸而烦者。中土虚馁。都城震恐。桂枝汤本主和营复阳。而但倍芍药加胶饴。奠
安中土。故曰建中。甘能满中。仍与桂枝汤同。故重申其禁曰。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
故也。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盖阳脉涩。则中土已虚。阴脉弦
。则
木来贼土之象。腹中急痛。是脾阳下陷。此时若用小柴胡制木。其如中土先已虚馁何。夫中
土虚馁。非甘不补。土受木克。非酸不安。必先以小建中汤。扶植中土。土气既实。若不瘥
。再以小柴胡。疏土中之木。用药自有先后。非先以小建中姑为尝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