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今又不得不补赘苦寒之方,以
治三阳热毒上冲,非违背前贤,实相需互备也。
\x玄参汤\x
玄参 山栀 麦冬 天花粉 桔梗 知母 薄荷 甘草 黄芩
此方清肺润燥,治实火咽痛。阳明有热,加升麻、石膏,即合玄参升麻汤。少阳有热,加
柴胡、胆星。外冒风邪,加防风、荆芥。
\x凉膈散\x
连翘 桔梗 山栀 黄芩 天花粉 知母 薄荷 甘草 玄参
此通治三阳上焦咽痛之方。症兼阳明,加升麻、干葛;兼少阳,加柴胡;若外感风寒发
热,加防风荆芥。
\x甘桔汤\x 详前。
\x双解散\x
柴胡 干葛 荆芥 薄荷 黄芩 玄参 石膏 知母 甘草 桔梗 防风
此治阳明少阳,先伤积热,又冒表邪,郁于上焦,咽喉作痛。
\x羌活冲和汤\x
羌活 防风 荆芥 白芷 黄芩 苍术 生地 广皮 甘草
此治太阳发热咽痛,无汗脉浮者。症有燥热去白芷、苍术,加入玄参、升麻。
\x清胃汤\x
升麻 生地 丹皮 山栀 甘草 黄连
阳明有热,肺受火制,故以此汤清胃治本。家秘治咽喉作痛各有分别,语言即痛,清肺为
急;咽物即痛,清胃为先。
\x柴胡清肝饮\x
柴胡 黄芩 山栀 青皮 荆芥 甘草
《内经》云∶一阴一阳,结为喉痹。少阳之火,恒结喉旁,故家秘治咽喉肿痛,多有兼治少阳者。



<目录>卷二

<篇名>似疟

属性:似疟者,发作有时而准也。按似疟与潮热,皆不失时候。但热不寒者,名潮热;先寒后热
者,名似疟。故曰似疟,表症也。发于昼,邪在阳分气分者轻;发于夜,邪在阴分血分者
重。若发于寅卯二时,少阳症也,柴胡汤主之。寒多者,加羌活、防风;热多者,加黄芩、
山栀。若发于辰巳午三时,或一日一发者,太阳症也,加减羌活汤主之。寒多,倍加羌活、防
风;热多,加黄芩、山栀。发于未申二时,或间日一发者,阳明症也,干葛汤主之。若寅卯
先见烦躁烦热,至未申而热甚者,阳明而兼少阳也,重加柴胡黄芩。若发时寒多,加羌活、
防风;热多,加知母、石膏。此以时候分各经主治之法也。又有一日一发,恶寒头痛,脉浮
而数,为太阳经,即以前方羌活汤。若间日发作,热多寒少,脉长而大,烦渴消水者,为阳
明经,即以前方干葛汤加减主之。若寒热口苦,脉弦而数者,为少阳经,即以前方小柴胡汤
加减服之。此又据症据脉,分各经主治之法也。寒热发在午前者,表症也,宜发表。寒热发在
午后者,邪在半表半里,一半散表,一半清里。若但热不寒,发在午后者,瘅阳症,宜清里
为急。大凡似疟,发作不愆其期者,则非虚热,不论日数,悉作邪治。有表邪恶寒,失散表
邪,内伏变症。有里邪,失治,里邪病必不愈。若发时手足皆冷,甚至麻木,此积热从内发
外,风寒束其外,里热不得发越,是以手足反冷,宜先散表邪,后清积热。积热先感,伏于
内,未曾发病。风寒后感,束于外,其病乃发。后感之风,寒在外而近,故先寒。先感之积
热,在内而远,故后热。积热本病,表寒标病,近者先治,故凡病先散表,后清里也。若发
时胸前或满,或呕,或热,或嘈,或痛,或恶心,此痰饮内伏,故呕吐也,宜以二陈导痰
汤。热令有火,加山栀、川连、冲竹沥热服。若胸前饱闷,呕吐不食,此食滞胃家,宜以平
胃保和散、青皮槟榔散、草果饮,加白豆蔻、川连。若内有积热,忌辛燥者,冲萝卜汁。以
似疟症必夹痰食而起者,故曰疟家中脘,多蓄黄水,肠胃有痰饮积食,至其时则发作上潮,
宜先用吐法,随用导痰汤、草果饮、保和散消尽痰积,重加槟榔、楂肉,则无疟母癖块之患。
大凡痰饮食积似疟症,若在热令发作,虽忌辛温燥味,又忌生冷抑遏,以此症最易变重。夫
疟疾间日而发,发后清爽,仍能行走饮食。若一日一发,发后身虽凉,不能起身饮食,乃太
阳经先寒后热之寒热病,非真疟也。初起先寒后热,宛似疟症,失忌风寒饮食,一热不凉矣。
此症如发热汗多,表邪不解,久病不愈。直待汗少,方是热减可愈之机。若一起从来无汗,
或汗向少,尚有恶寒表症。直待汗多,方是表邪表散之征。故曰无汗恶寒,表症也,欲其有
汗,散表为先。有汗潮热,里症也,欲其无汗,清里为急。如初起胸前饱闷,恶寒发热,不
思饮食,此胃家有滞。直待胸前宽适,饮食能进,方有愈期。若胃强能食,发热不止,此阳
明有热,必减其饮食,则谷气不助热邪而热自减,故云日暮微烦,减谷即愈。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