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3-伤寒九十论-第9页

。又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 草汤证。予投黄 建中真武。及甘草桂枝。渐得平复。
<目录><篇名>伤寒耳聋证(五十九)
属性:戊申年。类试山阳。一时官病伤寒八九日。耳聋而无闻。楚医少阳治。意谓仲景称少阳受病。
则胁痛而耳聋也。予诊之曰。两手脉弱而无力。非少阳证也。若少阳则渴饮水。心烦。但寐。咽 痛。今俱无此证。但多汗惊悸。必汗过多所致也。仲景云未持脉时。令病患咳。而不咳者。两耳聋 无所闻也。所以然者。因重发汗。虚。故如此。病家曰医者尝大发汗矣。遂投以真武白术附子汤 辈。数日。耳有闻而愈。
<目录><篇名>扬手踯足证(六十)
属性:己酉。王仲贤患伤寒。发热头痛。不恶风。身无汗。烦闷。脉浮而紧。八九日不退。予诊之 曰。麻黄证也。所感多热。是以烦躁。遂投以麻黄汤三服。至暮。烦愈甚。手足躁乱。扬踯不止。
或以为发狂。须用寒药。予争之曰。此汗证也。幸勿忧。切忌乱服药。守一时。须稍定。比寐少 时中。汗出矣。仲景云至六七日三部大。手足躁乱者。欲解也。盖谓此耳。若行寒剂。定是医杀。
<目录><篇名>遗尿证(六十一)
属性:城南妇人。腹满身重。遗尿。言语失常。他医曰。不可治也。肾绝矣。其家惊忧无措。密召 予至。则医尚在座。乃诊之曰。何谓肾绝。医家曰仲景谓溲便遗失。狂言。反目直视。此谓肾绝 也。予曰。今脉浮大而长。此三阳合病也。胡为肾绝。仲景云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谵 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厥冷。白虎证也。今病患谵语者。以不当汗而汗 之。非狂言反目直视。须是肾绝脉。方可言此证。乃投以白虎加人参汤。数服而病悉除。
<目录><篇名>舌上滑苔证(六十二)
属性:丁未五月。乡人邢原晖病伤寒。寒热往来。心下郁闷。舌上白滑苔。予曰。舌上滑苔有数证。
有阴阳脉紧。鼻出涕者。有脏结而不可治者。有温瘴。丹田有热者。有阳明。胁下坚者。此证属 阳明。宜栀子汤吐之于前。小柴胡继于其后。数日汗解而愈。
<目录><篇名>衄血证(六十三)
属性:睢阳张士美病伤寒七八日。口燥饮水而不咽入。俄而衄血。脉浮紧。身热。医者云伤寒。脉 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血者。属麻黄汤。予曰。不可。古人虽云当汗不汗。热化为血。此证亦有 不可汗者。仲景云阳明病。口燥。但欲饮水而不咽者。必发衄。衄家不可发汗。发汗则额上陷。
不得眠。不能 。此只可用犀角汤。地黄汤。若当时行麻黄。必额上陷。直视不眠也。
<目录><篇名>伤寒胁痛证(六十四)
属性: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可忍。或作奔豚治。予视之曰非也。少阳胆经。循胁入 耳。邪在此经。故病心烦。喜呕。渴。往来寒热。默不能食。胸胁满闷。少阳证也。始太阳传入 此经。故有是证。仲景云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胁下满干呕者。小柴胡汤主之。三投而痛止。
续得汗解。
<目录><篇名>伤寒温疟证(六十五)
属性:友人孔彦辅病伤寒。身大热。头痛。自汗。恶热。阳明证也。此公不慎将理。病未除。当风 取凉以自快。越半月。寒热大交作。予再视之。则为坏病温疟矣。仲景云若十三日以上。更感异 气。变为他病者。当依旧坏病证而治之。若脉阴阳俱盛。重感于寒。变成温疟。脉之变证。方治 如法。乃小柴胡汤之类。加桂枝。治之。愈。
论曰。往来尝见一士人施疟方。以榜睢阳市肆。柴胡白虎之类也。俗人不问是何疟证。例用 前方。往往反变大疾。呜呼。将欲济人。反致损人。岂理也哉。予尝谓疟证最多。有暑疟。食疟。
脾寒疟。手足三阴三阳皆有疟。脾肺肾肝心胃亦有疟。各各不同。安得一概与柴胡白虎汤耶。误 治尚可拟议。惟脾寒中暑二证。若水火不相将。素问曰夏伤于暑。秋为 疟。又曰夏暑汗不出者。
秋成风疟。始因伏暑。得秋气乃发。故先热后寒。或热多寒少。头目昏痛。虚则发战。汗出一时 而止。盖心恶暑气。心为君。心不受邪。而心包络痰涎所聚。暑伏于涎中。岂比脾寒而浓朴草果 所能驱温疟。而柴胡黄芩所能止也。非砒 脑麝之属不能入。故暑疟脾寒患者多。而医者不识。妄投以寒药。真气先受 病。所以连绵不已也。予尝精究疟证一病。须详审谛当。然后行药。十治十中无有失者。众人以疟为难疗。予独以为易 治。要在别其证类。识其先后耳。因论温疟言及此。亦欲使患者知药不可妄投也。素问疟论甚详。当精观之。
<目录><篇名>发斑证(六十六)
属性:族有乳媪。患伤寒七八日发斑。肌体如火。脉洪数而牢。心中烦满不快。俄而变赤黑斑。其 家甚惊惶。予曰。此温毒也。温毒为病最重。而年齿为迈。是诚可忧也。仲景云伤寒脉洪数。阴 脉实大。更遇湿热。变成温毒。温毒最重也。故斑疹生。心下不快。痞闷。遂以升麻玄参汤与之。
日夜四五服。斑退而愈。
论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