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予诊之曰。两手不受邪。厥阴。脉弦长 而上鱼际。此非伤寒。乃阴动不得阳也。此正与仓公治一绣女病同。投以抑阴等药。数日愈。
论曰。昔褚澄云。治师尼寡妇。别制方。盖有为也。师尼寡妇。独居怨旷。独阴而无阳。欲 心屡萌。而不适其欲。是以阴阳交争。乍寒乍热。虚汗倦怠。全类温疟。久久成痨瘵矣。尝记史 书仓公传载。济北王侍者绣女病。腰背寒热。众医皆为寒热也。仓公曰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何以知之。诊其脉。
肝部弦出寸口。是以知也。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男子精溢则思室。女子血盛则怀胎。肝摄血者也。
今肝脉弦长上寸口及鱼际。则血盛欲男子之候也。然则治师尼寡妇。尤不可与寻常妇人一概论也。
<目录><篇名>失汗衄血证(八十一)
属性:里人秦氏子得伤寒。发热。身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或者劝其不须服药。待其自安。如 是半月矣。而病不除。不得已召医治之。医至问日数。又不审其脉与外证。但云已过期矣。不可 汗下矣。且与调气药以正气。复延予。予诊其脉。浮涩而紧大。此麻黄证无疑者。但恐当汗不汗。
化为衄血。必有是证。言未已。衄血作。予急以麻黄汤与之。继之以犀角地黄汤。血止汗解愈。
论曰。仲景云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或稍迟。
病即传变。虽欲除必难为力。今医不究根源。执以死法。必汗之于四日之前。下之于四日之后。
殊不知此惑也。又云病不服药。犹得中医。此为无医而设也。若大小便不通。必待其自瘥乎。盖 前后不得溲。必下部腹胀。数日死矣。又况结胸蓄血。发狂发斑之类。未有勿药而愈者。知者知 变。愚者执迷。以取祸也。须是随病浅深。在表在里。或阴或阳。早为治疗。如救火及溺然。庶 易瘥。素问云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扁鹊望齐侯而逃。其斯之谓欤。
<目录><篇名>脾约证(八十二)
属性:一豪子郭氏。得伤寒数日。身热。头疼。恶风。大便不通。脐腹膨胀。易数医。一医欲用大 承气。一医欲大柴胡。一医欲用蜜导。病家相知凡三五人。各主其说。纷然不定。最后请予至。
问小便如何。病家云小便频数。乃诊六脉。下及趺阳脉浮且涩。予曰。脾约证也。此属太阳阳明。
仲景云太阳阳明者脾约也。仲景又曰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 则。其脾为约者。大承气大柴胡恐不当。仲景法中麻仁丸不可易也。主病亲戚尚尔纷纷。予曰。
若不相信。恐别生他证。请辞。无庸召我。坐有一人。乃弟也。逡巡曰。诸君不须纷争。既有仲 景证法。相当。不同。此说何据。某虽愚昧。请终其说。诸医若何。各请叙述。众医默默。纷争 始定。予以麻仁丸百粒。分三服。食顷间尽。是夕大便通。中汗而解。
论曰。浮者风也。涩者津液少也。小便频数。津液枯竭。又烁之以风。是以大便坚 。乃以 大黄朴硝汤剂荡涤肠胃。虽未死。恐别生他证。尝读千金方论香港脚云。世间人病有亲戚故旧远近 问病。其人曾不经一事。未读一方。骋骋诈作明能。诡论。或言是虚。或言是实。或以为风。或 以为虫。或道是水。或道是痰。纷纷谬说。种种不同。破坏病患心意。莫知孰是。迁延未定。时 不待人。忽然致祸。各自走散。凡为医者要识病浅深。探赜方书。博览古今。是事明辨。不尔。
大误人事。识者宜知以为医戒。
<目录><篇名>格阳关阴证(八十三)
属性:张养愚患伤寒八九日以上。吐逆。食不得入。小便疰闷不通。医作胃热而吐。传入膀胱。则 小便不通也。予诊其脉。见寸上二溢。而尺覆关中。伏而不见。乃断之曰。格阳关阴证也。阳溢 于上。不得下行。阴覆于下。不得上达。中有关格之病。是以屡汗而不得汗也。予投以透膈散。三啜而吐止。小便利而 解。
论曰。或问何谓格阳关阴。答曰难经云关以前动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 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阴乘之脉也。又曰阴气太盛。阳气不得 营。故曰关。阳气太盛。阴气不得营。故曰格。阴阳俱盛。不能相营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 尽期而死矣。素问曰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 上为关格。仲景云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小便不利。格则吐逆。又趺阳脉浮而涩。浮则吐逆。
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由是言之。关脉沉伏而涩。尺寸有覆溢者。关格病也。何 以言之。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在卦为泰。泰者通也。天气不降。地气不升。在卦为否。否者闭 也。今阳不降。上鱼际为溢。故其病吐逆。名为外格。阴不得上浮入尺为覆。故其病。小便不通。
为内关。此关格之异也。
<目录><篇名>太阳阳明合病证(八十四)
属性:有豪子病伤寒。脉浮而长。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