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止。身凉而病除。(破阴丹方。硫黄水银
各一两。结沙子青皮半两。为末。面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冷盐汤送下。出中脏经方脉
举要。)



<目录>

<篇名>伤寒暴死证(十一)

属性:己未岁。一时官病伤寒。发热狂言烦躁。无他恶证。四日死。或者以为两感。然其证初无两
感证候。是岁得此疾。三日四日死者甚多。人窃怪。予叹之。曰是运使然也。己为土运。土运之
岁。上见太阴。盖太乙天符为贵人。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
其病暴而死。谓之异也。又曰臣为君则逆。逆则其病危。其害速。是年少宫土运。木气大旺。邪
中贵人。故多暴死。气运当然。何足怪也。



<目录>

<篇名>夜间不眠证(十二)

属性:陈姓士人。初得病。身热。脉浮。自汗。医者麻黄汤汗之。发热愈甚。夜间不得眠。头重。
烦闷。悸悸然。中风证强责汗之过也。仲景云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燥。不得眠。其人欲得饮水者。少少与
之。令胃气和则愈。予先与猪苓汤。次投之以当归。地黄。麦门冬。芍药。乌梅之类为汤。饮之。不汗而愈。
论曰。黄帝针经曰。卫气者昼行阳。夜行阴。卫气不得入于阴。常行于外。行于外则阳满。
满则阳跷盛而不得入于阴。阴虚则夜不得眠也。今津液内竭。胃中干燥。独恶于阳。阴无所归。
其候如此。故以当归。地黄补血。用乌梅以收之。故不汗自愈。



<目录>

<篇名>大柴胡汤证(十三)

属性:羽流蒋尊病。其初心烦喜呕。往来寒热。医初以小柴胡汤与之。不除。予诊之曰。脉洪大而
实。热结在里。小柴胡安能除也。仲景云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二
服而病除。
论曰。大黄为将军。故荡涤湿热。在伤寒为要药。今大柴胡汤不用。诚误也。王叔和曰。若
不加大黄。恐不名大柴胡。须是酒洗生用。乃有力。昔后周姚僧坦名善医。上因发热。欲服大黄。
僧坦曰。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宜轻用。上弗从。服之。遂不起。及至元帝有疾。诸医者
为至尊至贵不可轻服。宜用平药。僧坦曰。脉洪而实。必有宿食。不用大黄。病不能除。上从之。
果下宿食而愈。此明合用与不合用之异也。



<目录>

<篇名>阳明急下证(十四)

属性:乡里豪子得伤寒。身热。目痛。鼻干。不眠。大便不通。尺寸俱大。已数日矣。自昨夕汗大
出。予曰。速以大柴胡下之。众医骇然。曰。阳明自汗。津液已竭。当用蜜兑。何故用大柴胡药。
予曰。此仲景不传妙处。诸公安知之。予力争。竟用大柴胡。两服而愈。
论曰。仲景论阳明云。阳明病。多汗者。急下之。人多谓己自汗。若更下之。岂不表里俱处
也。论少阴云。少阴病一二日。口干燥者。急下之。人多谓病发于阴。得之日浅。但见干燥。若
更下之。岂不阴气愈盛也。世人罕读。予以为不然。仲景称急下之者。亦犹急当救表。急当救里。
凡称急者。急下之。有三处。才觉汗出。多。未至津液干燥。速下之。则为径捷。免致用蜜兑也。
盖用蜜兑。已是失下。出于不得已耳。若胸中识得了了。何疑殆之有哉。



<目录>

<篇名>伤寒自解证(十五)

属性:闽人李宗古得疾。口中气热。唇干。屈体卧。足冷。舌上有苔。予诊之。尺寸俱紧。或者谓
气热口干。疑其阳胜。蜷足卧。足冷。疑其阴胜。而又阴阳俱紧。是诚可疑也。若不熟读仲景方
法。何能治。予曰尺寸俱紧。是寒邪胜也。仲景云阴阳俱紧。法当清。邪中于下焦。又云阴阳俱
紧。口中气出。唇干舌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其人发
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盖以上证候。皆是阴盛阳弱。故仲景云勿妄治者。诚恐后人之疑也。
故予以抑阴助阳温剂与之。紧脉渐退。四体和。不汗而自解矣。



<目录>

<篇名>热入血室证(十六)

属性:辛亥二月。毗陵学官王仲景妹。始伤寒。七八日。 寒。喉中涎响如锯。目瞑不知人。病势
极矣。予诊之。询其未 寒以前证。母在侧曰。初病四五日。夜间谵语。如见鬼状。予曰。得病
之初。正值经候来否。答曰经水方来。因身热病作而自止。予曰。此热入血室也。仲景云妇人中风发热。经水适来。昼
日明了。夜则谵语。发作有时。此为热入血室。医者不晓。例以热药补之。遂致胸膈不利。三焦不通。涎潮上
脘。喘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