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虚别成大病。脏腑
脆弱。故病未已。新病复加。则难治。不可不慎也。但当解余热。
又曰。身热烦渴。腹满加喘。大小便涩而赤。闷乱大吐。此当利
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若六七日痂未焦。是内发热。热气蒸皮
肤。故不得痂焦也。宣风散导之。磨生犀角解之。
又曰。若疮入腹为脓血。及连痂皮得出者。脾气实也。出则安。
若泻米谷及乳不化者。是脾虚自泻也。必难治。



<目录>卷二十

<篇名>小儿疮疹下十八条

属性:雍论曰。朱氏作活人书。亦多取蕲水庞安常之说。至论疮泡。则
二家之说如冰炭。朱氏谓疮疹首尾皆不可下。庞氏谓未发欲发。疮
斑未见。皆宜下之。疮已瘥而再下之。何其一说相戾如此。雍曰。考
汉魏医方无所见。至东晋王 。始有治时行热恶毒疮方。随巢元方
始有疫疠 疮论候。其言皆不甚详。此大疾也。杀人不异伤寒。何其
轻易简略如此。故庞氏疑当时热毒未甚。鲜有死者。雍谓不然。上古
岐黄之时。其病尚与今日无异。安有中古反不同也。王中令既以属
时行。巢氏又以为疫病。则此疾当详见于时行疫病中。今亡矣。伤寒
以仲景论故存得详备。时行瘟疫以无仲景治法。故后世之说不得
同。仲景金匮玉函之书。千百不存一二。安知时行疫疾不亡逸于其
间乎。然疮疹舍庞氏朱氏二家。则别无可取之论。雍疑其相反。无所
适从。尝闻先兄子若曰。朱氏之论。后世不可易之常道也。此法当独
得于朱氏。雍曰。然则庞氏之言失乎。兄曰。医道精微。言所不能尽
述。使医之明如庞氏。则可用庞氏之法。不然。则一从朱氏。虽不肖
者。亦可 而及也。闻此方释然。又有东平钱乙仲阳。以治小儿名
家。及论疮疹。亦稍支离。滞于五脏五色。究其说终不出于二氏之
门。然仲阳老于医。论症用药。有可取者。故系于朱庞二氏之后。
雍曰活人书(下原文佚)病患肌肉发斑(下原文佚)
疮疹始是温毒(下原文佚)伤寒(下原文佚)
初言止此。不比其他。亦未尝言斑疹。岂言之而亡逸欤。故医家
所论温毒等症。多非仲景言。时行温疫。至今未详者详此。或谓疮疹
与伤寒相类。谓其头痛壮热之类同也。非谓所感之同也。仲景曰。其
冬有非节之暖。名曰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故庞氏曰。凡觉
冬间有非节之暖。疮毒未发。即如法下之。则庞氏亦以为冬温之毒
矣。然如朱氏二家论症。皆如温毒。而不欲明言者。以仲景无正说故
也。以雍观之。疮疹即温毒之一。晋人既名为时行。热毒疮。即温毒
疮矣。又何疑为。其感疾本与伤寒同。皆感于冬。藏于肌肤。至春而
发。是其同也。而仲景言与大异者。伤寒感至寒之气。温毒感冬温之
气。是其所以为异也。然有成疮疹者。亦有不成疮疹者。总其名。皆
谓之温毒也。雍谓感冬温非节之暖。藏于皮肤之中。至春夏而其毒
发。郁积之盛。熏炮肌骨已久。一旦发出于外。必皆溃烂为疮而后
已。不但能为一汗而已。然温毒成疮有数种。曰脓胞。又名豌豆疮。
曰水 。又名麻子疮。曰麸疮。亦名麸疹。又有瘾疹斑烂。皆其类。其
轻者。世俗以其形象名之。本其所感深重为脓胞。千金之后。名曰豌
豆疮。次者为水 。轻者为麸疮。脓胞生七日方长。贯脓成痂。然后
愈。其日未满而干者。谓之倒靥也。水 生数日。圆满水出则愈。麸
疮随出则焦。他处再出再焦。如是遍及其身。三者皆忌倒靥。大者倒
靥则色紫。甚则脓血欲干。故变黑。有黑者一二日尚可以药再发。黑
者多则难药已。水 疮水如铃。倒靥则色干不明。麸疮才出多。忽不
见。是倒靥也。虽麸疮倒靥。亦能杀人。以温毒之气。复入五内也。非
感温毒之气。因时行暴发者。多不杀人。故疮家畏风畏寒。畏涂凉
水凉药。大畏下。皆恐毒瓦斯倒靥于内。当欲谨避风处。若时尚寒。则
难出表。虽温不可太暖。不可服热药。朱氏所云但服升麻汤者。最为
要法。疹病多暴感。非冬温之气所成。病甚轻。不成疮。但作瘾疹。起
有赤白二种。世俗所谓风尸者是也。须服药。亦可涂治。虽无倒靥之
患。亦有毒瓦斯入腹之忧。千金小儿泽兰汤。即其药也。又有一种。斑
发如描画。遍身灿烂如锦文者。又如火丹发。虽无瘾疹。起亦如瘾
疹。内外治之。色淡则愈。伤寒发斑。见本文。
雍论曰。诸家论疮疹可下不可下。世人不能无惑。雍详二法本
于伤寒。伤寒冬感至寒之气。藏于肌肤骨髓之中。为腠理闭密不得
出。至春腠理开疏而后发于表。医者发表中病。则从经为汗而出于
表。发不当。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