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阳不升。浊气不降。舍理胃阳无别法。
人参(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淡干姜(一钱) 旋复花(一钱) 新会皮(一钱) 茯苓(三钱) 钉头 代赭(三钱)
洪(四八)嗳气不舒。脉缓便溏。此属胃阳虚。浊阴上干。
钉头代赭(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淡干姜(一钱) 旋复花(一钱) 新会皮(一钱) 茯苓(三钱) 制 淡川附子(一钱)
<目录><篇名>呕吐属性:姚(三八)昨进凉解方。身热稍减。口渴已止。是大邪将解之象。但呕吐妨食。是余邪仍伏于胃。拟温胆汤去甘草。
加川斛、茯苓。
竹茹(一钱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川石斛(三钱) 广皮白(一钱) 姜汁(一匙临服冲 食) 茯苓(三钱)
蒋(三四)腑气热不解。清气渐退。蒸为痰。脘隔痰与气阻。为痞闷。不饥。食即吐。是胃不下降。亦由热邪深入 于胃。拟温胆汤佐以苦味。制其冲逆。
鲜竹茹 橘红 郁金 枳实 制半夏 杏仁 南花粉 川连 张(三二)春深气泄。阳气方张。呕恶吞酸。食入即吐。此属肝木乘犯阳明。胃脘清阳少旋。拟苦辛泄降。
<目录><篇名>吐蛔属性:吴(三二)厥阴犯胃。吐蛔。
川连(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炒焦乌梅肉(五分) 淡干姜(一钱) 黄芩(一钱) 炒黑川椒(三厘)
生白芍(一钱五分)
杨(四六)寒热呕吐。格拒食物。已经吐蛔。厥阴之邪未达耳。
川连(水炒,四分) 乌梅肉(一钱) 炒黑川椒(三厘) 淡干姜(一钱) 黄芩(一钱) 细辛(三分) 生 白芍(一钱五分) 桂枝木(五分)
<目录><篇名>肠痹属性:赵(三三)温湿囚郁。二便不通。纳谷 胀。此属肠痹。宗丹溪腑病治脏法。
紫菀(一钱) 杏仁(三钱) 枳壳(一钱) 炒香淡豉(一钱五分) 栝蒌皮(一钱五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郁金(一钱)
韩(四九)温湿阻其气分。色痿少纳。二便欲解不通。此属肠痹之类。夫肠痹原系腑病。而腑病当治其脏。每用开 提肺窍。自能气化。斯湿温少解。渐可减轻。倘执体怯。不但治病不合。且味甘药饵。妨碍中宫。恐延绵变患。不可度 思矣。
紫菀(一钱) 郁金(一钱) 枳壳(一钱) 炒香豉(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桔梗(一钱) 鲜枇杷叶(三 钱) 栝蒌皮(一钱五分)
<目录><篇名>便秘属性:仲(八岁)据述平昔。每更衣努苦。粪坚若弹丸。加之病后。胃津干涸。腑火。传导阴液愈耗。阳气愈升。而大便 愈秘。宜清润以柔药和阳。
鲜生地 麦冬 柏子仁 清阿胶 大麻仁 茯神 川斛 穆(三三)脉涩。下焦气钝血燥。便难。进通幽方。
咸苁蓉 细生地 郁李仁 柏子仁 大麻仁 牛膝 当归 毛(六一)年高脉伏。瘀热在营。血燥便难。进通幽法。
归尾(一钱五分) 柏子仁(二钱) 郁李仁(一钱) 桃仁(一钱) 松子仁(三钱) 大麻仁(一钱五分) 红 花(五分)
<目录><篇名>肺痹属性:陈(四三)温邪内郁。舌白脘闷。频渴。脉大。二便不甚通利。此属肺痹。致手太阴气化失宰。宜苦辛泄降。
霜桑叶(一钱) 杏仁(三钱) 桔梗(一钱) 象贝(二钱) 姜皮(一钱五分) 枳壳(一钱五分) 南花粉 (一钱五分) 郁金(一钱)
卢(三八)身热脘闷。不饥不食。不大便。脉数。皆气分窒塞。苦辛自能泄降。
鲜枇杷叶(三钱) 郁金(一钱) 桔梗(一钱) 炒香淡豉(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紫 菀(一钱) 姜皮(一钱五分)
<目录><篇名>胸痹属性:唐(廿五)嗳哕频频。胸次蔽塞。当此大暑节候。太阴用事。此属阴浊凝遏中阳。
薤白(三钱) 制半夏(二钱) 枳实(一钱) 淡干姜(一钱) 郁金(一钱) 栝蒌皮(一钱五分) 茯苓(三 钱) 临服冲入白酒半小杯 缪(六一)胸脘阻蔽。脉微而痛。肢厥得嗳稍舒。此属胸阳失其旷达使然。
薤白(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郁金(一钱) 栝蒌皮(一钱五分) 桂枝(五分) 延胡(炒,一钱) 茯 苓(三钱)
<目录><篇名>哮属性:杨(五六)久病痰哮。深秋复发。急宜温通。
川桂枝(一钱) 橘红(一钱) 杏仁(一钱) 制麻黄(七分) 茯苓(二钱) 淡干姜(二钱) 炙草(四分)
凌(六一)阳衰痰哮。气喘背寒。拟温通法。
粗桂枝(一钱) 制麻黄(五分) 炙草(五分) 杏仁(三钱) 橘红(一钱) 茯苓(三钱) 淡干姜(一钱)
五味子(一钱五分)
<目录><篇名>喘属性:程(八岁)咳嗽气喘。小溲亦稀。肺气不降所致。
桑皮(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猪苓(一钱) 甜葶苈(五分) 大腹皮(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 浓朴(一钱) 茯苓皮(一钱五分) 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