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4-丹溪心法-第57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地黄、南星、秘藏安神汤;如风 在上头痛,宜天麻、蔓荆子、台芎、酒制黄芩;如苦头痛,用细辛;如形瘦苍黑之人头痛 ,乃是血虚,宜当归、用芎、酒黄芩;如顶颠痛,宜 本、防风、柴胡。东垣云∶顶颠痛须 本,去川芎。且如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 ,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升麻、葛根、石膏 、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脉沉缓,以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 头痛,足寒气逆 ,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阴头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
吴茱萸汤主之,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气虚头痛,人参、黄 为主;气血俱虚头痛,
调中益气汤内加川芎三分,蔓荆子三分,细辛二分,其效如神。又有痰厥头痛,所感不一 。是知方者验也,法者用也,徒知体而不知用者弊,体用不失,可谓上工矣。

附方

清空膏
治偏正头痛,年深不愈者。又治风湿热,头上壅,及脑痛,除血虚头痛不治。

川芎(五钱) 柴胡(七钱) 黄连(酒炒) 防风 羌活(各一两) 炙甘草(一两五钱) 细挺子黄芩 (三两,去皮,一半酒制,一半炒)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盏内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临卧少用白汤送下。如苦 ,每服加细辛二分;痰厥头痛,脉缓,减羌活、防风、川芎、甘草,加半夏一两五钱;如 正头痛,服之不愈,减羌活、防风、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如发热、恶热而渴,此阳明 头痛,只与白虎汤,加好吴白芷,

安神汤
治头痛,头旋眼黑。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二钱) 防风(二钱五分) 柴胡 升麻 酒生地黄 酒知母(各五钱) 酒柏 羌活(各一两) 黄 (二两)
上锉,每服五钱,水煎。加蔓荆子五分,川芎三分,

彻清膏
蔓荆子 细辛(各一分) 薄荷叶 川芎(各三分)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本(一钱)

上为末。茶清调下二钱。

顺气和中汤
治气虚头痛,此药升阳补气,头痛自愈。

黄 (一钱半)人参(一钱) 甘草(炙,七分) 白术 陈皮 当归 芍药(各五分) 升麻 柴胡 (各三分) 细辛 蔓荆子 川芎(各二分)
上作一服,水煎。食后服。

不卧散
治头痛。

猪牙皂角(一钱) 玄胡 青黛(些少)
上为末。吹鼻中取涎。

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脾胃证,已经服疏风丸,下二三次,元证不瘳,增以吐逆,痰唾稠 粘,眼黑头旋,目不敢开,头苦痛如裂,四肢厥冷,不得安卧。

黄柏(二分,酒洗) 干姜(三分) 泽泻 白茯苓 天麻 黄 人参 苍术(各五分) 炒神曲 白术(各一钱) 麦芽 半夏(汤洗) 陈皮(各一钱半)
上每服五钱,水煎热服。

芎归汤
见肠风类。


调中益气汤
见脾胃类。


治头痛
片苓酒浸透,晒干为末,茶清调。治诸般头痛,亦治血虚头痛。


治头痛连眼痛
此风痰上攻,须用白芷开之。

雨前茶 川芎 白芷 防风 本 细辛 当归 治头痛如破 酒炒大黄半两,一半茶煎。
【目录】卷四【篇名】眉眶痛六十九属性:眉眶痛,属风热与痰。作风痰治,类痛风。

入方
黄芩(酒浸炒) 白芷(一本作白术)

上为末。茶清调二钱。

又方
川乌 草乌(二味为君,童便浸,炒去毒) 细辛 羌活 黄芩 甘草(等分,为佐)

上为细末。茶清调服。一本加南星。
〔附录〕痛有二证,眼属肝,有肝虚而痛。才见光明,则眶骨痛甚,宜生熟地黄丸。又有 骨痛,眼不可开,昼静夜剧,宜导痰汤,或芎辛汤入芽茶,或二陈汤,吞青州白丸子,良。

附方

选奇方
治眉骨痛不可忍,大有效。

羌活 防风(各二钱) 甘草(二钱,夏月生冬炒) 酒黄芩(一钱,冬月不用有热者用)
上每服三钱,水煎,食后温服。

生熟地黄丸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一两) 玄参 金钗石斛(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

导痰汤
见痰类。


芎辛汤
附子(生,去皮脐) 乌头(生) 天南星 干姜 甘草(炙) 川芎 细辛(等分)

上锉。每服四钱,姜五片,芽茶少许,煎服。

青州白丸子
见《和剂》及《瑞竹堂方》。


四神散
治妇人血风,眩晕头痛。

菊花 当归 旋复花 荆芥穗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葱白三寸,茶末二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 【目录】卷四【篇名】心脾痛七十属性:心痛,即胃脘痛,虽日数多,不吃食,不死。若痛方止便吃物,还痛。必须三 服药后,方吃物。痛甚者,脉必伏,用温药附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