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上火煮二三沸,顿服之。
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如棋子大,酒洗) 浓朴(八两,姜制) 枳实(大者,五枚,炒) 芒硝(二合)
每服看证斟酌多少,先煮二物至七分,去渣;纳大黄,煮八分,去渣,纳芒硝,
煎一二沸,温服。
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 浓朴(二两,姜炒) 枳实(大者,三枚,炒)
上锉。看证斟酌多少用之。
防风芍药汤
防风 芍药 黄芩(各二两)
上 咀。每服半两,水煎温服。
神术散
苍术(一斤) 本 川芎(各六两) 羌活(四两) 粉草 细辛(一两六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姜三片煎。要出汗,加葱白。
苍术防风汤
苍术(二两) 防风(一两)
姜七片煎。
败毒散
羌活 独活 人参 甘草(炙) 柴胡 前胡 茯苓 枳壳(麸炒) 川芎 桔梗(等分)
上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薄荷五叶煎。热 服,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伤湿,加白术;脚痛,加天麻。
神芎导水丸
大黄 黄芩(二两) 丑末 滑石(四两)
上为末,滴水丸。每四五十丸,温水下。
和中丸
白术(二两,四钱) 浓朴(二两) 陈皮(一两,六钱) 半夏(泡,一两) 槟榔(五钱) 枳实 (五钱) 甘草(四钱) 木香(二钱)
上用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每三十丸,温水下,食远。
圣饼子
黄丹(二钱) 定粉(三钱) 密陀僧(二钱) 舶上硫黄(三钱) 轻粉(少许)
上为细末,入白面四钱,滴水和为指尖大,捻作饼子,阴干。食前,浆水磨化服之,大 便黑色为妙。
苏感丸
以苏合香丸与感应丸二药和匀,如粟米大。每五丸,淡姜汤空心下。
《宣明》
玄青膏
黄连 黄柏 大黄 甘遂 芫花(醋拌炒) 大戟(各半两) 丑头末(二两) 轻粉(二钱) 青黛(一两)
上为末,水丸小豆大。初服十丸,每服加十丸,日三,以快利为度。
《保命集》
四物汤
本方内加槐花、黄连、御米壳等分。
姜附汤 理中汤
并见中寒类。
五苓散
见中暑类。
浆水散
半夏(一两,汤洗) 附子(半两,炮) 干姜(一作干生姜) 桂 甘草(炙,各五钱) 良姜(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五钱,浆水二盏,煎至半盏,和滓热服。
升阳益胃汤
羌活 独活 防风(各半两) 柴胡 白术 茯苓(渴勿用) 泽泻(各三钱) 黄 (二两) 人参 半夏 甘草(炙,各一两) 黄连(一钱) 陈皮(四钱) 白芍(五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煎,入姜枣,温服。
曲芎丸
川芎 神曲 白术 附子(炮,等分)
上为细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米饮下。此药亦治飧泄。
《机要》
白术芍药汤
白术 芍药(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锉。每服一两,水煎。
钱氏白术散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木香 甘草 藿香(各一两) 干姜 上为粗末。水煎。
香薷饮 清暑益气汤
并见中暑类。
六和汤
见霍乱类或加香薷浓朴。
藿香正气散
见中风类。
黄连阿胶丸
阿胶(炒,二两) 黄连(三两) 茯苓(二两)
上水熬阿胶膏,溲和二末为丸。米饮下。
固肠丸
见妇人类。
除湿汤
见泄泻类。
十全大补汤
见诸虚类。
【目录】卷二【篇名】泄泻十属性:泄泻,有湿、火、气虚、痰积。湿用四苓散加苍术,甚者苍白二术同加,炒 用燥湿兼渗泄;
火用四苓散加木通、黄芩,伐火利小水;痰积宜豁之,用海粉、青黛、黄芩,神曲糊丸服 之。在上者用吐提,在下陷者宜升提之,用升麻、防风;气虚,用人参、白术炒芍药、升麻;
食积,二陈汤和泽泻、苍术、白术、山楂、神曲、川芎,或吞保和丸;泻水多者,仍用五苓散 ;久病大肠气泄,用熟地黄半两,炒白芍、知母各三钱,升麻、干姜各二钱,炙甘草一钱为末 ,粥丸服之。仍用艾炷如麦粒,于百会穴灸三壮。脾泻当补脾气,健运复常,用炒白术四 两,炒神曲三两,炒芍药三两半,冬月及春初,用肉蔻代之,或散或汤,作饼子尤佳。食积 作泻,宜再下之,神曲、大黄作丸子服。脾泄已久,大肠不禁,此脾已脱,宜急涩之,以赤 石脂、肉豆蔻、干姜之类。
戴云∶凡泻水,腹不痛者,是湿;饮食入胃不住,或完谷不化者,是气虚;腹痛泻水肠 鸣,痛一阵泻一阵,是火;或泻时或不泻,或多或少,是痰;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是
入方
一老人奉养太过,饮食伤脾,常常泄泻,亦是脾泄。
黄芩(炒,半两) 白术(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