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昔黄帝处于法宫之中,坐于明堂之上,受业于岐伯,传道
于雷公,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纲纪万物,变化生杀之妙。盖有不测之神,斡旋宰制于
其间也。人或受邪生病,不离于阴阳也。病既本于此,为工者岂可他求哉!必求于阴阳可也
。《至真要大论》曰∶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此求其病机之说,与夫求于本,其理一也。



<目录>卷一

<篇名>中风一

属性: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或属虚,挟火(一作痰)与温,又须分气
虚血虚。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瘀(一作少)血,在右属痰有热,并气虚。左以四
物汤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上以二陈汤四君子等汤加竹沥、姜汁。痰壅盛者、口眼 斜
者、不能言者,皆当用吐法,一吐不已,再吐。轻者用瓜蒂一钱,或稀涎散,或虾汁,以虾
半斤,入酱、葱、姜等料物,水煮。先吃虾,次饮汁,后以鹅翎探引。吐痰用虾者,盖引其
风出耳,重者用藜芦半钱,或三分,加麝香少许,齑汁调,吐。若口噤昏迷者,灌入鼻内吐
之。虚者不可吐。气虚卒倒者,用参 补之,有痰,浓煎参汤加竹沥、姜汁;血虚用四物汤
,俱用姜汁炒,恐泥痰故也,有痰再加竹沥、姜汁入内服,能食者,去竹沥加荆沥。肥白人
多温,少用乌头、附子行经,凡用乌、附,必用童便煮过,以杀其毒。初昏倒,急掐人中,
至醒,然后用痰药,以二陈汤、四君子汤、四物汤加减用之;瘦人阴虚火热,用四物汤加牛
膝、竹沥、黄芩、黄柏,有痰者加痰药,治痰气实而能食,用荆沥,气虚少食,用竹沥。此
二味开经络行血气故也。入四物汤,必用姜汁助之。遗尿属气,以参 补之。筋枯者,举
动则痛,是无血不能滋养其筋,不治也。《脉诀》内言诸不治证∶口开手撒,眼合遗尿,吐
沫直视,喉如鼾睡,肉脱筋痛,发直摇头上窜,面赤如妆,或头面青黑,汗缀如珠,皆不可
治。
案《内经》以下,皆谓外中风邪。然地有南北之殊,不可一途而论。惟刘守真作将息失
宜,水不能制火,极是。由今言之,西北二方,亦有真为风所中者,但极少尔。东南之人,
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之伤人,在肺脏为多。许学士
谓气中者亦有,此七情所伤。脉微而数,或浮而紧,缓而迟。必也脉迟浮可治,大数而极者
死。若果外中者,则东垣所谓中血脉、中府、中脏之理,其于四肢不举,亦有与痿相类者,
当细分之。《局方》风痿同治,大谬。发挥甚详。子和用三法,如的系邪气卒中,痰盛实热
者可用,否则不可。
入方∶
肥人中风,口 ,手足麻木,左右俱作痰治。
贝母 栝蒌 南星 荆芥 防风 羌活 黄柏 黄芩 黄连 白术 陈皮 半夏 薄桂
甘草 威灵仙 天花粉
多食湿面,加附子、竹沥、姜汁、酒一匙行经。
一妇手足左瘫,口不能语,健啖。
防风 荆芥 羌活 南星 没药 乳香 木通 茯苓 浓朴 桔梗 麻黄 甘草 全蝎
上为末。汤酒调下。不效,时春脉伏,渐以淡盐汤齑汁每早一碗,吐五日。仍以白术、
陈皮、茯苓、甘草、浓朴、菖蒲,日二帖。后以川芎、山栀、豆豉、瓜蒂、绿豆粉、齑汁、
盐汤吐之,吐甚快。不食,后以四君子汤服之,以当归、酒芩、红花、木通、粘子、苍术、
姜南星、牛膝、茯苓为末,酒糊丸。服十日后,夜间微汗,手足动而能言。
一人瘫左。
酒连 酒芩 酒柏 防风 羌活 川芎 当归(半两) 南星 苍术 人参(一两) 麻黄 甘
草(三钱) 附子(三片)
上丸如弹子大。酒化服。
一人体肥中风,先吐,后以药∶
苍术 南星 酒芩 酒柏 木通 茯苓 牛膝 红花 升麻 浓朴 甘草
〔附录〕风者,百病之始,善行而数变。行者动也,风本为热,热胜则风动。宜以静胜其
燥,养血是也。治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多下则损其荣。治其在经,虽有汗下
之戒,而有中脏、中府之分,中府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此虽合汗下,亦不可太过,汗
多则亡阳,下多则亡阴,亡阳则损其气,亡阴则损其形。初谓表里不和,须汗下之,表里已
和,是宜治之在经。其中府者,面显五色,有表证而脉浮,恶风恶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
后,身之前,身之侧,皆曰中府也。其治多易。中脏者,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闻
香臭,耳聋而眼瞀,大小便秘结,或眼合直视,摇头,口开,手撒,遗溺,痰如拽锯,鼻鼾
,皆曰中脏也。中脏者多不治也。六腑不和,留结为痈;五脏不和,九窍不通。无此乃在经
也,初证既定,宜以大药养之,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