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枣二枚。煎八分服。
肾着汤
治肾伤湿。身重腰冷。如坐水中。不渴小便自利。
云术 茯苓(各二钱) 干姜(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枣二枚。煎七分热服。
防己黄 汤
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四肢少力。
防己(二钱五分) 白术 黄 (各二钱) 甘草(八分)
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服。
独活寄生汤
治肾气虚弱。坐卧湿地。或当风取凉。风邪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 疼痛。行步艰难。并治白虎历节风。
白芍(酒炒) 独活 当归(各一两) 桑寄生(二两) 熟地(酒煮) 人参 川芎 茯苓 (去皮) 杜仲(盐水炒) 秦艽(各五钱) 防风 牛膝 细辛 桂心(各四钱) 甘草(一钱炒)
上锉一剂。加生姜煎熟。作数次服。
柏术四制丸
滋阴抑火。开胃进食。能除周身之湿。
川黄柏(去皮四斤 酥炙一斤 人乳浸一斤 童便浸一斤 盐水浸一斤) 茅山苍术(括 去皮二斤 川椒炒八两 破故纸炒八两 五味子炒八两 当归炒八两)
拣去同炒之药只用苍术黄柏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生附汤
治湿溜下部。两足无力。步履艰难。腰膝疼痛等症。
大附子 苍术 香附 白术(各一钱) 甘草(三分) 干姜(五分) 杜仲 牛膝 茯苓 浓朴(各八分)
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服。
当归拈痛散
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疼。肩背沉重。流注足胫。痛不可忍者。口干壮热。
两足湿毒疮痛痒。
当归 防风 黄 (各一钱) 甘草(五分) 黄柏 玄参 人参 茯苓 白术 苍术(各 八分) 干葛 升麻 知母 茵陈 羌活(各六分)
水二钟。煎八分服。
清热泻湿汤
治湿攻注四肢。周身发肿。面色痿黄。小便不利。
茯苓 黄连 车前子(各一钱二分) 木通 猪苓 滑石 苍术(各一钱) 石苇 山药 黄柏(各八分)
灯心三十茎煎八分空心服。
【目录】卷之二\中湿门【篇名】附痿症属性:四肢软弱。身体重滞。经年不能起床。而饮食如故不痛不酸。有似乎湿而实非湿。乃肺 经受热。其叶焦垂。不能统摄一身之气。故成痿疾。
【目录】卷之二\中湿门【篇名】附痿症属性:举要曰。尺脉虚弱缓涩而紧。洪大者不治。
【目录】卷之二\中湿门【篇名】附痿症属性:
润肺扶气汤
治痿症。肺枯气弱。
茯苓 人参 白术 甘草 麦门冬 黄芩(各一钱) 桔梗 百合 薏苡仁(各八分) 北 五味(九粒) 当归 生地(各一钱二分)
水煎加藕汁半钟。食后服。
又方 治火炙肺枯。不能统摄。
山栀仁(炒黑) 栝蒌仁(去油) 当归(酒洗) 生地 百部(各一钱五分) 紫河车(二钱)
天门冬(去心) 陈皮 桔梗(蜜炒) 人参 沙参(各一钱)
枣二枚。灯心三十茎。食后服。
【目录】卷之三【篇名】疟疾门属性:夫疟者。残虐之意也。从病从疟。故名曰疟。是病者。多发于秋。因夏伤于暑。故至秋 而发 也。有先寒后热。先热后寒。单寒无热。单热无寒。大寒大热。微寒微热之异。分而言之。
先寒后热者。先得于寒。先热后寒者。先得于热。又云先热者为血虚。先寒者为气虚。单寒 无热者内伤必重。单热无寒者内病必多。大寒大热者邪必深。微寒微热者邪必浅。又有久寒 久热。经年累月而不愈者。必其不守禁忌。兼以元气虚弱故也。合而言之不专于外伤客邪亦 平日饮酒不节。及七情六欲所伤。兼之以脾裹痰而不散。与内之饮食。外之暑气相结交固。
流聚于少阳之分。少阳位。人身之中为阴阳往来必由之路又在半表半里之间。阴血流过其处 激而发热。或阴阳交会则寒热交作。久而不愈则结成疟母。藏于胁下。胁下者少阳之分也。
治此病者。以引经药。引至少阳之分。而以消食化痰疏风调气之剂。量其轻重而投之。无不 应 矣。然同一疟也。有一日之发。间日一发。有三日一发者何也。盖病之所由来者。有远近也 。冬伤于寒不即病。直至明年秋而后发者。则三日一发之疟也。三日一发者。受病或一年。
间日一发。受病或半年。一日一发。受病或三月。每以得病之远近。为所发之日期也。医者 以心度之见其三日一发。则知其得于寒。当以辛温之药散之。见其间日一发。则知其得于暑 。当以清暑之药治之。然又必见其症有相合者。方可投也。如浙西但初发疟疾者。皆言谓之 胎疟。盖莫敢服药。若疟疾始初不去疏表。邪何能自散。而愈发愈盛矣。及至延之日久。气 血两虚。肝邪日旺。脾经受克。以至四肢消瘦。饮食少进。面黄肤肿。才议用药。如体浓 者 还可救疗。体弱者竟无救矣。既然有胎疟。亦HT 有胎伤寒。胎痢疾之说。何独疟疾有胎。而 他疾无胎乎。此言大谬之甚。如此帮助。后人谅不再朦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