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8a56.bmp\r
舌见灰黑色。而有黑纹者。脉实急以大承气汤下之。脉浮渴饮水者。用凉隔散。
\x大承气汤\x
\x凉隔散\x(方见前)
\r三十五舌\ps48a57.bmp\r
舌根微黑。尖黄脉。滑者可下之。脉浮者当养阴退阳。若恶风寒者微汗之。用双解散。
若下利用解毒汤。十救七八也。
\x双解散
解毒汤\x(方俱见前)
\r三十六舌\ps48a58.bmp\r
舌根灰黑。尖黄。隐见或有一纹者。脉实急用大承气汤下之。脉浮渴饮水者。以凉膈
散解之。十可救二三。大承气汤。
\x凉隔散\x(方俱见前)
以上三十六舌。乃伤寒验证之捷要。临症时当细心治之百无一失耳。
灸少阴(少阴吐痢手反不冷反食饮水脉不至者)
少阴即太溪穴也。太溪二穴。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灸七壮。
灸关元穴(脏结死症不可攻宜此)
关元穴。在脐下一寸是也。乃少阴任脉之会。
灸期门穴(妇人热入血室 咳逆 打呃)
妇人屈乳头向下尽处骨间。丈夫及乳小者。以指为率。陷中有动脉是穴。艾炷如小豆大
。灸五七壮妇人热入血室刺之下针。令病患吸五吸。停针良久起针。



<目录>卷之二\伤寒门

<篇名>附伤风

属性:伤风之症乃风邪客于腠里。洒淅恶寒。喷嚏呵欠。头疼发热类于伤寒。但见风寒即怕。
亦不太甚者是也。



<目录>卷之二\伤寒门

<篇名>脉云

属性:阳浮阴弱。大盖肺部见浮者。多以此为辨。



<目录>卷之二\伤寒门

<篇名>立方

属性:\x加味香苏饮\x
川芎 紫苏 羌活 防风 苍术 香附 甘草 荆芥 白芷(各三钱) 葛根 前胡(各
一钱)上加葱头十枚。生姜三片。煎服以被覆取汗为度。
若以为小疾而不治。日久则风入于肺。必成咳嗽。即费调理矣。凡感风邪。初起忌服茯
苓。以
其味淡。善干渗泄。有表症服之则引邪入于阴经也。如当用补。或消痰。或消食。以香苏饮
为主方。随症加减。不得一一细赘矣。



<目录>卷之二

<篇名>中风门

属性:(附痫症)
夫人似乎无恙而卒然中风者。岂一朝一夕之故哉。盖内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土必先
溃也。而后水决之。木必先枯也。而后风摧之。夫物且然而况于人乎。
经曰。邪之所辏。其气必虚风岂能以自中乎人亦人之自受乎风耳。使其内气充足。精神
完固
。则荣卫调和。腠理缄密。虽有风将安入乎。惟其不戒暴怒。不节淫欲。或饥不暇于食。或
寒不暇于衣。或嗜酒而好色。或勤劳而忘身。或当风而沐浴。或大汗而行房或畏热而露卧。

冒雨而奔驰。以致真元耗亡气血消尽。大经细络。积虚弥年。平时无甚痛苦。而不知荣卫皆
空。徒存躯壳。正犹无心之木。将折未折。无基之墙。欲颓未颓。其势已不可支。而方且自

无恙。遂迷而不知戒。一旦为贼风所袭。如剧冠操刃。直入无人之境。势若破竹。不移时而
皆溃。则杯酒谈笑之间。举步转移之顷。卒然颠仆顿为废人。不亦重可快哉。由是观之。虽由
外风之中。实因内气之虚也。然人之一身。表里上下未必皆虚。惟积虚之处。气多不贯而势
有偏重。故一为风所入。而肢体是乎废矣。若以脏腑言之。则又各有形症焉。中脏者。多滞
九窍。故有唇缓矢音。鼻塞耳聋。目瞀便秘之症。中腑者。多着四肢。故有半身不遂。手足
不随。左瘫右痪之形。又有中血脉者。则外无六经之形
症。内无便溺之阻涩。惟口眼歪斜。或左或右而已。而手足动静起居。食息故无恙也。其或
股不能举。口不能言。更无别症。乃中经也。比中脏腑则为轻。比之中血脉犹为重耳。然因
其病而药之。则中脏者。宜下。中腑者。宜汗。中经者。宜补血以养筋。中血脉者。宜养
血以通气。此皆可治之症也。而又有难易于其间。中脏为难而。中腑次之。中经又次之。其
或国中于血脉。药之而愈。苟不守禁忌。必复中而中必在于脏。中一次则虚一次。虚一次。
则重一次。故中腑虽可治也。由先中血脉与经。而后及于腑。则难治矣。中脏本难治也。由
先中腑而后及于脏。则不治矣。若中腑而兼中脏与伤寒两感者何异。其又可生耶。凡中风口
开者。为心绝。手撒者。为脾绝。眼合者。为肝绝。遗尿者。为肾绝。声如鼾睡者。为肺绝
。汗出如油者。为元气内绝。筋痛者。为无血。发直指而为头上窜面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