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壅遏者。藉芳香以搜逐。用紫雪丹。气滞 血凝。毒重火伏者。以酒大黄石膏青皮桃仁荆芥犀角猪尾血之类主治。肝肺毒火不宣。
气血有焦燔之势者。用犀角羚羊紫草丹皮石膏鲜生地之类。元气不支。阳虚毒陷。而见 灰白湿烂。泄泻呕恶等症者。用辛香温煦。如陈文仲之法为要。气血极虚。而浆清塌痒。全 无实症相兼者。当峻补气血。用参归鹿茸汤。及坎 汤之类。气虚莫外乎保元及四君子。
血虚不离于四物及补血汤。又有气虚血热者。补气之中兼凉血。血虚气滞者。补血之中 佐辛香。用攻法须分部位经络。用补法当辨寒热燥湿。过清则有冰伏之虑。偏热则有液 涸之虞。此皆先生采择先贤之法。因人见症而施治。可谓善法古者矣。夫痘虽以形色辨 其吉凶。然内症尤为紧要。如痘点既起。或不慎风寒。而营卫凝涩。或纵恣饮食。而气机呆 钝。以致身热不食。腹膨呕恶泄泻。浆水不行。不究治其病因。但执清寒腻补。常有凶危之 变。亦有痘形虽重。若神宁安静。饮食二便如常。声音清响。调理得宜。亦可转危为安。大凡 形老而色鲜明者。虽甚密。变幻恒少。形嫩而色晦滞者。虽稀疏。变幻恒多。表里相参。审症 的确。然后设法处治。方无贻误。至于逆症条款已现。虽自昔名医。亦莫能挽救。小儿夭枉 者。不可胜数。深可怜悯。迩年以来。幸有种痘一法。盛行于世。实可挽回造化。凡有小儿者。
俟周岁后。即可选用种痘之苗。引而发之。百不失一。此诚补痘科之未备。而为最上一乘 之法也。正痘有先贤诸成法。避险有种痘之良方。痘症于是乎大全矣。(陆履安)
痘之发也。一由乎胎毒内伏。一由于外感时邪之气引导而出。其症之顺逆。若内毒轻而 外感之气亦轻者。痘必稀疏。此为顺症。苦内毒轻。而外感之气重者。虑其遏闷不齐。不易 灌浆。若能至灌浆。则时邪渐退。后易收功。此为先重后轻症。若内毒重。而外感之气轻者。
虑其灌浆已后。毒难尽泄。不易收靥结痂。恐发痘毒疳蚀之患。此为先轻后重症。若内毒 重而外感之气亦重者。痘必稠密。色不鲜泽。发热见点之后。一路蹭蹬。难以收功。此为逆 症。然胎毒之轻重。人皆易明。若外感之气。人莫能晓。夫天地间。只有六气。气平则为和气。
不平则有胜复。胜复至极。则为厉气。为瘟疫气。瘴气。更有道涂中秽浊气。人若感之。不拘 老幼俱病。今出痘所感之气。则异乎是。此气独与未泄胎毒之小儿。两相感触。未闻痘症 盛行之时。已出过痘之儿。亦染病患也。考是气。自古迄今。从未有人申帮助白。确定为何 气。故前贤于痘症一科。未尝不殚心瘁虑。立论著方。因不明其气之源。不无偏执之弊。有 喜于寒泻者。有喜于温托者。有先用寒泻。而后用温补者。有先用温托。而后用清火解毒 者更有不审儿体之虚实寒热。俱宗费建中救偏琐言。每于发热见点时。概用大黄石膏 黄连犀角羚羊茅根芦根等。不知费氏之书。名为救偏。乃救惯用热药之偏耳。若本不偏。
而宗其法。则不偏者。反至偏矣。婴儿之命。其何以堪。幸古有种痘良法。相传至今。其法简 易灵验。至稳至当。盖正痘因外感时邪而发。种痘则种于无病之时。故所出稀疏。轻者不 过几十粒。此岂非避危就安之妙法乎。倘愚人不信。何不将自出与种出。彼此相较。其理 自明。假使一村之中。有百儿出天花。未尝不延医服药。若能八九十收功。人咸称为太平 痘矣。甚有竭力调治。而损伤几及一半者。不闻其归咎于医生。惟有委命于天而已。今若 种百儿之痘。设或损伤四五个。则必责罚种师。并不容其托足于此一村矣。人何笃信医 生。而不相信种师耶。与其委命于天。孰若以人功挽之。以此相较。则当种与不当种自决 矣。至于种法。全在乎好苗夫。苗者。即取他儿之痘痂也。必要用种出之痘。落下之痂。谓之 种苗。此苗之中。毫无天行时毒之气在内。故放心可用。若自出天花之痂。谓之时苗。此苗 之中。有时行之气。若不辨而用之。名虽为种。实与传染他儿天行时痘之气无异。此时苗 之不可用也。然种苗之内。尚要拣择。必取痘粒稀少。其色红润。灌浆浓浓。所结之痂。浓实 光泽尖圆者。此气血充足。阴阳合德。上好之苗也。俟痂落下。用纸包好。记明何日收得。收 贮新瓷瓶内。紧护其口。置清凉之处。勿触秽热之气。其苗在北方。天气凉。春月之苗。一月 之内。尚可种。冬月之苗。四五十日尚可种。南方气温。夏月之苗四五日。春月之苗二十日。
冬月之苗三十日。若延日久。则气薄无力。恐种不出矣。欲觅此等种苗。先访有人家正在 种痘之际。向彼明言其故。恳求四五粒。即可源源而种。或平日于同道种师内。相与一二 位志诚老实者。议明彼此互借。则苗亦可不断。亦有胆大种师。于五六月中。觅贫家壮实 之儿种之。不惟不索酬谢。反肯津贴银钱。次递传种三四个儿。延至七月。则苗亦可以不 断矣。近有种师。因种苗已断。权取时苗种之。往往有种出稠密棘手重痘者。皆时苗之过 也。不知时苗之性。即选上好者。亦必要传种过四五儿俱各顺当者。其苗性始和平。方能 与种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