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阳。温中下以托邪。
生白术 浓朴 桂枝 附子 草果仁 茯苓
又 照方去茯苓加人参炙草生姜。
程 寒热经月不止。属气弱留邪。以益气升阳。补中益气汤
又 生鹿茸 鹿角霜 人参 归身 茯苓 炙草
生姜
某(氏) 建中法甚安。知营卫二气交馁。夫太阳行身之背。疟发背冷。不由四肢。是少阴之阳不
营太阳。此汗大泄不已矣。孰谓非柴葛伤阳之咎欤。议用桂枝加熟附子汤。人参桂枝汤加熟附子。
华(氏) 二十岁。天癸始通。面黄汗泄。内热外冷。先天既薄。疟伤不复。内经谓阳维为病。苦寒热。
纲维无以振顿。四肢骨节疼痛通。八脉以和补。调经可以却病。
淡苁蓉 鹿角霜 当归 川芎 杜仲 小茴 茯苓 香附
顾(氏) 进护阳方法。诸症已减。寒热未止。乃久病阳虚。脉络未充。尚宜通补为法。
人参 生鹿茸 当归 紫石英 茯苓 炙草 煨姜 大枣
又 经邪不尽。寒热未止。缘疟久营卫气伤。脉络中空乏。屡进补法。仅能填塞络中空隙。不能
驱除蕴伏之邪。拟进养营法。取其养正邪自却之意。
人参 当归 杞子 生白芍 茯神 桂心
炙草 远志 煨姜 南枣
袁(妪) 脉弦缓。寒战甚则呕吐噫气。腹鸣溏泄。是足太阴脾寒也。且苦辛寒屡用不效。俱不对
病。反伤脾胃。
人参 半夏 草果仁 生姜 新会皮 醋炒青皮
又 灵枢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变。况老年人惊恐忧劳。深夜不得安寐。遂致寒战疟发。当以
病因而体贴谛视。其为内伤实属七八。见疟通套。已属非法。若云肺疟。则秋凉不发。何传及
于冬令小雪。当以劳疟称之。夫劳必伤阳气。宜乎四末先冷。疟邪伤中。为呕恶腹鸣矣。用露
姜饮。
又 阳陷入阴。必目瞑欲寐。寒则肉腠筋骨皆疼。其 篱护卫太怯。杳不知饥。焉得思谷。老年
人须血气充溢。使邪不敢陷伏。古贤有取升阳法。
嫩毛鹿角 人参 当归 桂枝 炙甘草
又 前议劳伤阳气。当知内损邪陷之理。凡女人天癸既绝之后。其阴经空乏。岂但营卫造偏
之寒热而已。故温脾胃。及露姜治中宫营虚。但畏寒不知热为牝疟。盖牝为阴。身体重者。亦
是阴象。此辛甘理阳。鹿茸自督脉以煦提。非比姜附但走气分之刚暴。驱邪益虚。却在营分。
奇经曰。阳维脉为病发寒热也。
鹿茸 鹿角霜 人参 当归 浔桂 茯苓 炙草
又 正气和营疟战已止。当小其制。
人参 鹿茸 当归 炒杞子 沙苑 茯苓 炙草
某 疟后。脾肾阳虚。便溏畏寒。肢体疲倦。当防肿胀。
附子 白术 茯苓 泽泻 苡仁 生姜 大枣
某 阴疟已乱汗多。
桂枝 牡蛎 生黄 炙草 归身 五味 煨姜 大枣
某 脉沉。舌白。呃忒。时时烦躁。向系阳虚痰饮。疟发三次即止。此邪窒不能宣越。并非邪去病
解。今已变病。阴冱痰浊阻塞于中。致上下气机不相维续。症势险笃。舍通阳一法。无方可拟。
必得中阳流运。疟症复作。庶有愈机。
淡附子(一钱半) 生草果仁(钱半) 生白芍(三钱) 茯苓(三钱) 生浓朴(一钱) 姜汁(五分)
一剂 此冷香真武合剂。
某 伏暑冒凉发疟。以羌防苏葱。辛温大汗。汗多。卫阳大伤。胃津亦被劫干。致渴饮。心烦无寐。
诊脉左弱右促。目微黄。嗜酒必中虚谷少。易于聚湿蕴热。勿谓阳伤骤补。仿内经辛散太过。
当食甘以缓之。(胃阳虚湿聚)
大麦仁 炙草 炒麦冬 生白芍 茯神 南枣
又 药不对症。先伤胃口。宗内经辛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仲景谓之胃减。有不饥不欲食之患。
议用金匮麦门冬汤。苏胃汁以开痰饮。仍佐甘药。取其不损阴阳耳。金匮麦门冬汤。去枣米。
加茯神糯稻根须。
又 脉右大。间日寒热。目 微黄身痛。此平素酒湿。挟时邪流行经脉使然。前因辛温大汗。所
以暂养胃口。今脉症既定。仍从疟门调治。
草果 知母 人参 枳实 黄芩 半夏 姜汁
项 疟已过月。形脉俱衰。平素阳虚。虚则邪难解散。腹胀是太阴见症。治从脾胃。(脾胃阳虚)
人参(一钱) 半夏(二钱) 生于术(二钱) 茯苓(二钱) 草果仁(二钱) 淡姜(一钱)
陈 邪伏于里。积久而发。道路已远。未能日有寒热。汗出不解。攻表无谓。平昔肛垂骱痛。必有
湿痰阻隧。舌白不喜饮。治在太阴阳明。
炒半夏 浓朴 草果 知母 姜汁 杏仁
某 遗泄损阴。疟热再伤阴。声嘶火升。乃水源不充。易怒神躁。水不涵木之象。用何人饮。佐清
阴火。(阴虚)
制首乌 人参 天冬 麦冬 知母 茯苓
某(氏) 疟已半年。今但微热无汗。身弱自乳。血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