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钱) 天冬(一钱半) 人中白(一钱) 川斛(二钱) 寒水石(一钱)
又 咸苦治下入阴。病样已减。当暮春万花开放。阳气全升于上。内风亦属阳化。其下焦脂液。
悉受阳风引吸。燥病之来。实基乎此。高年生生既少。和阳必用阴药。与直攻其病者有间矣。
(丸方)生地(三钱) 阿胶(二钱) 天冬(一钱) 麦冬(一钱) 柏子霜(二钱) 松子仁(二钱)
虎潜丸去琐阳加咸苁蓉猪脊筋丸。
包 阳升风秘。
柏子仁 当归 红花 桃仁 郁李仁 牛膝
吴 液耗便艰。进辛甘法。
杞子 柏子仁 归身 茯神 沙苑 炒山楂
某 饥饱劳碌。中州受伤。中脘痛两胁胀。嗳泄气宽。静则安。大便艰。
柏子仁 归须 菠菜 韭菜 五灵脂 桃仁 丹皮
某 高年下焦阴弱。六腑之气不利。多痛。不得大便。乃幽门之病。面白脉小。不可峻攻。拟五仁
润燥。以代通幽。是王道之治。
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松子仁 桃仁 当归 白芍 牛膝
李(三六) 脉小弱。形瘦。肠风已久。年来食少便难。得嗳噫泄气。自觉爽释。夫六腑通即为补。仿东垣
通幽意。
当归 桃仁 红花 郁李仁 冬葵子 柏子霜 芦荟 松子肉 水熬膏。服五钱。
金(二十) 汤饮下咽。嗳噫不已。不饥不食。大便干坚若弹丸。大凡受纳饮食。全在胃口。已经胃逆为
病。加以嗔怒。其肝木之气。贯膈犯胃。斯病加剧。况平昔常似有形骨梗。脉得左部弦实。血郁
血结甚肖。进商辛润方法。(血结)
桃仁 冬葵子 皂荚核 郁李仁 大黄 降香 郁金
李 据云。两次服辛温药。瘀浊随溢退场门。此必热瘀在肝胃络间。故脘胁痞胀。大便阻塞不通。
芦荟苦寒通其阴。仅仅更衣。究竟未能却瘀攻病。有年久恙。自当缓攻。汤药荡涤。理难于用。
议以桃仁承气汤为丸。
某(三十) 左脉弦数。溺短而痛。(小便闭)导赤散加丹皮赤苓。
某 舌白身热。溺不利。(湿壅三焦)
杏仁(一钱半) 桔梗(一钱) 滑石(三钱) 通草(一钱半) 连翘(一钱半) 芦根(一两)
汪 秋暑秽浊。由吸而入。寒热如疟。上咳痰。下洞泄。三焦皆热。气不化则小便不通。拟芳香辟
秽。分利渗热。必要小溲通为主。
藿香梗 浓朴 檀香汁 广皮 木瓜 猪苓 茯苓 泽泻 六一散
又 昨进分消方。热势略减。小便略通。所有湿热秽浊。混处三焦。非臆说矣。其阴茎囊肿。是湿
热甚而下坠入腑。与方书茎肿款症有间。议河间法。
飞滑石 石膏 寒水石 大杏仁 浓朴 猪苓 泽泻 丝瓜叶
又 川连 淡黄芩 生白芍 枳实 六一散 广皮白 生谷芽
陈 暑热不得解散。壅肿癃闭。宜通六腑。已现痉厥。非轻小症。
防己 茯苓皮 猪苓 通草 海金沙 苡仁
又 经腑窒热不通。治在气分。三焦之病何疑。
滑石 石膏 寒水石 猪苓 泽泻 蚕砂汤煎药。
又 定三焦分消。
葶苈 杏仁 浓朴 大腹皮 猪苓 泽泻 海金沙煎汤。
陈(六七) 昨用五苓通膀胱见效。治从气分。继而乱治。溲溺不通。粪溏。急当通阳。(肾阳不通)
生干姜 爆黑川附子 调入猪胆汁
孔(六二) 膏粱形体充盛。壮年不觉。酿积既久。湿热壅痹。致小肠火腑。失其变化传导之司。二便闭
阻日盛。右胁壅阻作疼。当以苦药通调。必臻小效。(二便俱闭小肠火结)
芦荟 川楝子 郁李仁 炒桃仁 当归须 红花
夜服小温中丸二钱。
高 多郁多怒。诸气皆痹。肠胃不司流通。攻触有形。乃肝胆厥逆之气。木必犯土。呕咳恶心。致
纳食日减。勉进水谷。小肠屈曲不司变化。为二便不爽。所谓不足之中而兼有余。医勿夯视。
(湿热小肠痹) 丹溪小温中丸每服二钱五分。
邵(二三) 气攻腹胁咽脘。得溲溺泄气乃安。此病由饥饱失和。小肠屈曲之处。不为转旋营运。二便
皆致不爽。当用丹溪小温中丸。
金 湿热在经。医不对症。遂令一身气阻。邪势散漫。壅肿赤块。初因湿热为泄泻。今则窍闭。致
二便不通。但理肺气。邪可宣通。(湿热肺气不降) 苇茎汤去瓜瓣加滑石通草西瓜翠衣。
许 暑湿热。皆气分先病。肺先受伤。气少司降。致二便癃闭。此滋血之燥无效。今虽小安。宜生
津清养胃阴。
麦冬 知母 甜杏仁 白沙参 三角胡麻
顾(四二) 腹满坚实。足跗胫痛肿。二便皆不通利。因湿热壅其腑气也。此非中虚。当以宣通为法。
(湿热壅腑)
黄芩 黄连 浓朴 枳实 青皮 卜子 丹皮 山栀皮
某 少腹胀痛。二便皆秘。(腑阳不行) 玉壶丹。
李(三四) 能食知味。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