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项瘿痰。入夏寒热咳嗽。乃先天禀薄。生气不来。夏令发泄致病。真气
不肯收藏。病属劳怯。不治。 戊己汤去白术。
某 阳伤背寒。胃伤谷减。 小建中汤。
某 畏风面冷。卫外阳微。 参 建中去姜加茯神。
华(二十)此劳怯损伤不复之病。已经食减。便溏。欲呕。腹痛。二气交伤。然后天为急。舍仲景建中法。
都是盲医矣。 建中汤去糖加人参。
尹(四九)中年衰颓。身动喘嗽。脉细无神。食减过半。乃下元不主纳气。五液蒸变粘涎。未老先衰。即
是劳病。(肾气不纳)
人参 坎 紫衣胡桃 炒菟丝子 茯苓 五味 炒砂仁 山药浆丸。
金(七十)寤则心悸。步履如临险阻。子后冲气上逆。此皆高年下焦空虚。肾气不纳所致。 八味丸
三钱。先服四日。
淡苁蓉(一两) 河车胶(一具) 紫石英(二两) 小茴(五钱) 杞子(三两) 胡桃肉(二两)
牛膝(一两半) 五味(一两) 茯苓(二两) 沙苑(一两半) 补骨脂(一两) 桑椹子(二两)
红枣肉丸。
王 久客劳伤。气分痹阻。则上焦清空诸窍不利。初病在气。久则入血。身痛目黄。食减形瘦。由
病患及乎元虚。攻补未能除病。思人身左升属肝。右降属肺。当两和气血。使升降得宜。若再
延挨。必瘀滞日甚。结为腑聚矣。(气血滞升降阻)旋复花汤加桃仁归须蒌皮。
郁(氏)失血咳嗽。继而暮热不止。经水仍来。六七年已不孕育。乃肝肾冲任皆损。二气不交。延为
劳怯。治以摄固。包举其泄越。(肝肾冲任皆虚)
鲜河车胶 黄柏 熟地 淡苁蓉 五味 茯神 蜜丸
屠(二八)劳力伤阳。延三年。损伤延及中宫。状如反胃。诸气欹斜。交会失序。遂有寒热。脱力损伤脾
胃。牛属坤土。当以霞天膏。(劳力伤脾胃)
朱(十二)奔走之劳。最伤阳气。能食不充肌肤。四肢常自寒冷。乃经脉之气。不得贯串于四末。有童
损之忧。(劳动伤经脉)
苁蓉(二两) 当归(二两) 杞子(一两) 茯苓(二两) 川芎(五钱) 沙苑(五钱)
黄鳝一条为丸。
邢(四四)努力伤。身痛无力。 归桂枝汤去姜加五加皮。
虚损之症。经义最详。其名不一。考内经论五脏之损。治各不同。越人有上损从阳。下损从
阴之议。其于针砭所莫治者。调以甘药。金匮遵之而立建中汤。急建其中气。俾饮食增而
津血旺。以致充血生精。而复其真元之不足。但用稼穑作甘之本味。而酸辛咸苦在所不
用。盖舍此别无良法可医。然但能治上焦阳分之损。不足以培下焦真阴之本也。(赖先生)
引伸三才。固本。天真。大造。桂枝龙骨牡蛎。复脉等汤。以及固摄诸方。平补足三阴法。为兼
治五脏一切之虚。而大开后人聋聩。可为损症之一助也。夫金匮又云。男子脉大为劳。极
虚亦为劳。夫脉大为气分泄越。思虑郁结。心脾营损于上中。而营分萎顿。是归脾。建中。养
营。四君。五味。异功等汤之所宜也。脉极虚亦为劳。为精血内夺。肝肾阴不自立。是六味。八
味。天真。大造。三才。固本。复脉等汤。以及平补足三阴。固摄诸法所宜也。然仲景以后。英贤
辈出。岂无阐扬幽隐之人。而先生以上。又岂无高明好学之辈。然欲舍仲景先生之法。而
能治虚劳者。不少概见。即如东垣丹溪辈。素称前代名医。其于损不肯复者每以参术为
主。有用及数斤者。其意谓有形精血难复。急培无形之气为要旨。亦即仲景建中诸汤。而
扩充者也。又厥后张景岳以命门阴分不足。是为阴中之阴虚。以左归饮。左归丸为主。命
门阳分不足者。为阴中之阳虚。以右归饮。右归丸为主。亦不外先生所用三才。固本。天真。
大造等汤。以及平补足三阴。固摄诸法。而又别无所见也。故后人称仲景先生善治虚劳
者。得其旨矣。(邹滋九)
久虚不复谓之损。损极不复谓之劳。此虚劳损三者。相继而成也。参其致病之由。原非一
种。所现之候。难以缕析。大凡因烦劳伤气者。先生用治上治中。所以有甘凉补肺胃之清。
津。柔剂养心脾之营液。或甘温气味。创建中宫。不使二 日偏。营卫得循行之义。又因纵
欲伤精者。当治下而兼治八脉。又须知填补精血精气之分。益火滋阴之异。或静摄任
阴。温理奇阳之妙处。若因他症失调。蔓延而致者。当认明原委。随其机势而调之。揣
先生之用意。以分其体质之阴阳为要领。上中下见症为着想。传变至先后天为生死断
诀。若逐节推求。一一有根 可考。非泛泛然而凑用几味补药。漫言为治也。(邵新甫)
徐评 此老治虚劳之法。不外清肺养胃滋肾。虽无大害。而毫无意义。轻者可愈。重者病日增
而已。至其所遵仲景之法。又大失先贤本旨。当时仲景之所谓虚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