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称湿土。正指胰子与膏也。有此滑润。故肠中通利而物化。宋元后图脾居于右。西医图居于左。考淮南子。已有脾
左肝右之说。但脾之应脉。实在右手。盖其功用实归于右也。
在天为湿。
长夏之令。阴阳交会。是生湿气。
在地为土。
湿气所化。于五行为土。凡物湿渍皆化为土。而土中又常含湿气也。
在体为肉。
此肉字兼肌言之。肌是肥肉。肉是瘦肉。人身肥肉包瘦肉。外之肥肉。又由腔内之油膜透达而生者也。脾生油膜之
上脾气足则油多而肥膜上之油。即脾之物也。在内为膏油。在外为肥肉。非两物也。油膜中有赤脉。属脾血分。脾之血
足。则此赤脉由内达外是生瘦肉。盖土是天地之肉。脾亦应之。而生肌肉。
在色为黄。
黄为中央之土色。凡人面黄明润为无病。发黄为湿。病在脾也。
在音为宫。
声大而和。其舌居中。
在声为歌。
脾主思。思而得之。则发为歌。癫狂自歌。脾绝亦歌。
在变动为哕。
脾气逆满。吐声不吐物也。与噫呃略同。非痰即血之所致。
在窍为口。
口通五脏。然主于纳谷先通于胃。而胃实脾之腑也。故口亦是脾之窍。凡百体皆有专属者。有兼属者。西医图口。
通脑通心肺。通胃。而不通脾。不知胃乃脾之腑。不通脾。而反属脾窍。则其归属。有真主宰矣。内经精确如此。真中
外所不能及。
在味为甘。
西医云。甜肉汁。入肠化物。盖甘者。土之本味也。故甘味均能补脾。太甘则又壅脾气。而为病。
在志为思。
脾主运用。故其志在思。而思虑又转伤脾。
在液为涎。
五液皆肾所主之水也。脾土不能制水。则水湿而为涎。脾寒者。其涎清冷脾热者其涎稠粘。
其荣为唇。
口为脾之窍。唇又为口之门户。故脾之气血冲和。则唇明润。脾热者唇枯脾绝者唇缩唇不与脾连。而脾荣却见于唇。
西医之拘于形迹者。断不能知。
其臭香。
甘味所发。其气为香。木香之类。所以入脾。
其数五。
河图十为土之成数。五为土之生数。居五行之中。兹故独举中五以立言。
其谷稷。
味甘入脾。即北地小米之大而黄者。
其畜牛。
黄牛也。鸣中宫音。本草言牛乳益脾。忌酸味,因牛属土。酸属木。故不相宜。义可类推。
其虫 。
如蚯蚓是秉土之精能化毒以利水。
其果枣。
味纯甘。土之果。补脾多用之。
其菜葵。
即冬葵。秉土湿气所生。故滑润。土能制水。故冬葵子。能利小便。
\x肺\x
西医言肺覆而盂。前两叶包心。在后有峡及肺根。此根即气管。肺脉连网等。包裹肺衣而成每肺外。有衣薄而通明
包肺四面。肺有缩力。每叶藏气管气管之末为气泡。肺脉至气泡而散。即包。气泡功用主呼吸也。此说于肺衣气泡。颇
能详明宋元后不知肺之功用。全在衣与泡也。
\r肺图\pt31a4.bmp\r
旧云八叶。非也。西医云五叶。右三左二。披离下垂。后附脊骨。前连胸膛。肺中有管窍。通于膈膜。而下达气海。
肺质轻松。外有膜沫濡润。以助呼吸。
在天为燥。
在天为收敛肃杀。秋燥之气。故经秋则草木焦枯感燥气也。
在地为金。
燥气所生。于地之五行。为庚辛金。人之肺脏实秉燥金之气。而生者也。
在体为皮毛。
肺金干象。其体如天。天包于地之外。皮毛包于人身之外。故皮毛属肺。肺多孔窍。皮毛尽是孔窍。所以宣肺气。
使出于皮毛以卫外也。西医剥皮观而知人何处皮浓。何处皮薄。然不知皮为肺之所司。言毛孔能传人之热外出。而不知
是太阳卫外之阳也。
在色为白。
金之本色。人面白而明润者。肺无病。白如枯骨者死。惨白者失血。以肺主气。但见肺之色是气多而血少也。
在音为商。
西方金音。口张声扬。
在声为哭。
商声也。主秋令发哀伤之声故哭。
在变动为咳。
肺主气。气逆而抢上。故咳有痰火迕犯而咳者。有寒饮闭滞而咳者。
在窍为鼻。
气管总统于肺。而上通于鼻以主呼吸。
在味为辛。
金之性烈。故味辛。细辛薄荷之类是也。若大辛者。又秉金敛火速之性。主下行以温肝肾。桂附是也。
在志为忧。
肺主敛。忧则气敛。
在液为涕。
涕出于鼻。故为肺之液。肺有寒。则涕自出。有火则无涕。
其荣为毛。
肺主皮毛。故肺腴。则皮毛荣也。
其臭为腥。
鱼为水族。兼秉金气故其臭皆腥。
其数九。
河图。四为金之生数。九为金之成数。
其谷稻。
秋熟。皮黄